楞伽经快诵网
标题

楞伽经全文白话文讲解

来源:楞伽经快诵网作者:王嘉帅时间:2019-02-26 21:22:16
罗婆那王劝请品第一我亲自听到佛是这样说的。在某一个时候,释迦牟尼佛住在大海边的摩罗耶山顶的楞伽城中,同众多大比丘、大菩萨在一起,这些大菩萨都已通达世间、出世间,有为、无为的一切诸法,明了诸识亦无常一之体性,善知一切外境外物都是自心之所变现,精于禅定,富有神通,能随


罗婆那王劝请品第一

我亲自听到佛是这样说的。在某一个时候,释迦牟尼佛住在大海边的摩罗耶山顶的楞伽城中,同众多大比丘、大菩萨在一起,这些大菩萨都已通达世间、出世间,有为、无为的一切诸法,明了诸识亦无常一之体性,善知一切外境外物都是自心之所变现,精于禅定,富有神通,能随众生之心变现各种形像,方便说教,随机摄化,一切诸佛为其灌顶授记。这些大菩萨从各个佛国而来,以大慧菩萨为上首。

楞伽经全文白话文讲解

其时,佛在海龙王宫说法,七日之后,从海中出来,有无数梵天、帝释、诸大护法天龙等,奉迎于佛。其时,佛举目看见了摩罗耶山顶的楞伽大城,便面带微笑地说:过去诸佛都在此地演说自己以正智证涅盘之法。此法既非外道之所猜测臆度之邪见,亦非二乘所修行之境界,我现在也为罗婆那王开示此法。

其时,罗婆那王借助于佛之神力,听到了佛所说的话,从很远的地方知道佛已从海龙王宫出来,现正为诸梵天、帝释及诸护法所簇拥围绕。时罗婆那王见海波浪不能现象,观其会中大众的如来藏识真如性海也是这样,因于无明境界风动,转识浪起,不能发现无边德用。即起欢喜心,高声说道:我应当到佛那里去,请佛到此城来开示说法,使我及诸天、世人于长夜中,得大光明,得大利益。说罢,即与诸眷属乘坐花宫殿前往佛之处所。到达之后,罗婆那王从宫殿上下来,并从右边环绕三周,以众伎乐供养于佛,所持乐器都是大青因陀罗宝(按:即帝释的青珠),其间杂以琉璃等宝,这些乐器都用上等的布料缠裹,其声美妙,音节和谐。罗婆那王于阵阵音乐声中唱说偈句赞颂于佛,曰:

诸佛所证真心自性,是诸法眼藏。

无人我、法我之执,远离一切妄见执着。

此种智慧唯佛世尊乃能证知,

愿世尊垂愍,为我等开示、宣说。

佛身集万善,于自证智境界恒常安乐,

变化自在,愿入楞伽城为我等说法。

过去世诸佛,也曾于此城中说法,

此间之夜又诸部众,一心想听佛之演说。

其时,罗婆那王又以歌声而说颂曰:

世尊于过去七日中,于龙宫宣说佛法:

后从龙宫出来,安详登上此岸。

我与众采女,以及秉多夜叉眷属等等,

还有归依的婆罗门童子输迦,是超拔于众的聪慧者,

都以其神力,来到如来佛处所。

大家从花宫殿下来后,各各礼拜于佛;

又借助佛之神力,称说自己名号。

我是十头罗刹土,今日来佛所,

愿佛为我及楞伽城中诸众生开示、说法。

过去无数佛,都曾在此楞伽城中说自己所证之法门,

希请世尊也能这样,在众多菩萨的簇拥下,

到摩罗耶山顶之楞伽城去演说最上清净法门。

我及住于楞伽城的广大信众,

今日一心想听闻佛讲说自证之清净法门。

想念过去世无数佛,曾在诸大菩萨的簇拥下,

于此地演说《楞伽经》。

愿佛同往尊,也为大众开示,

敬请佛慈悲哀怜无量夜叉众,入楞伽城为我等说此妙法门。

世尊听到这些话后,即告诉罗婆那王:过去世诸佛,都哀怜于你,答应你的请求,来此楞伽城说自证法,未来诸佛,也会这样。这是个喜闻佛法、勤于修行之信众们的住所,我及诸菩萨哀怜于你,故愿意接受你的请求。说完此话,佛及诸菩萨等即默然而住。

当时罗婆那王即以所乘之妙花宫殿奉献于佛,佛坐于花宫殿上,罗婆那王及诸菩萨前呼后拥,众多采女歌咏赞叹,供养于佛,一起前往摩罗耶山顶的楞伽城中。抵达该城后,罗婆那王及诸眷属,又作种种上妙供养,夜叉众中童男童女,以宝罗网供养于佛,罗婆那王又把宝璎珞奉献于佛及诸菩萨,把宝璎珞挂于佛及诸菩萨的项颈之上。其时,佛及诸菩萨受供养后,便简略讲说了各自所证境界之甚深法门。当时罗婆那王及其眷属,又特别地供养了大慧菩萨,并对他说:

我今众修行者,想请佛开示一切诸佛的自证智境界;

我及诸夜叉众,以及在座的众菩萨,

一心想听闻佛法,因此都请佛给予开示。

你是诸修行者中最善于谈论的,

因此大家都很敬佩你,希望你能向佛问法。

究竟什么是自证清净之法门?如何是入于佛的境界?

如何才算远离外道二乘?以及如何才能远离一切过失?

其时,世尊以其神通之力,于该山中更变化出无数无量宝山,并且都以百千万亿妙宝庄严装饰,每一宝山又都有佛显现其顶,每一佛前都有罗婆那王及诸大众,十方世界一切国土也都于中显现,一一国中都有如来,一一佛前咸有罗婆那王及其眷属,都有楞伽大城阿输迦园,都是那样富丽庄严毫无差异,同时都有大慧菩萨在向佛请问佛法,二诸佛也都在演说开示自证智境界。以百千妙音声宣说完此经后,佛及诸菩萨都于空中隐而不见,罗婆那王只见到自己身居本宫之中,他当下便想:刚才说法的是谁?又是谁听其说法?刚才所看到的一切究竟是什么?能见的又是谁?佛及诸国土大城众宝山林,这一切现在都那里去了?难道是梦中所见吗?难道是幻化而成的吗?或者犹如幻有实无之干闼婆城?或者眼睛有了毛病?或者为阳焰微尘的反映所迷惑?或者如梦中见石女生子?或者如烟焰旋火轮?旋即又想:世上一切诸法大概都是这样,本来实无其物,都是自心虚妄分别的结果,凡夫迷惑,不懂得这个道理。实际上,世上无有能见,也无所见,无有能说,也无所说,见佛听法都是虚妄分别,正如刚才所看到的,不能说是见到了佛,不起分别才能真正见到佛。

其时,罗婆那王当即开悟,弃除了一切杂染,证得诸法唯是自心所变现,住于无虚妄分别之境地,由于以往所种善根,得如实见一切法,了达外境即是自心,能以自智慧善巧观察,永离于一切邪见臆想,善于修行,为修行师,能于自身显种种色像,得种种大方便解,善知诸地精进之相,善观各种心识自体,断除三界相绩身见,远离外道各种执着,以自智觉悟入于如来之藏,直趣佛地。

其时,听到虚空中及宫殿里都发出这样的声音:善哉!大王,像你所修学的,诸修行者都应该这样修学,应当这样见一切如来,应当这样见一切诸法,如若异此如实之见,即是断灭之见。自证之法,非心意识境界,故各种心识应当远离,应如理观察一切法性,应依智慧内修,莫着外见,莫着二乘外道所修句义境界,及二乘外道所得之诸三昧法。你不应乐戏论谈笑,也不应起吠陀外道之见,不应耽着王位自在,也不应住外道六邪定中,若能如此如实修行,即能摧破种种邪论恶见,能舍弃一切我见执着,能够以妙慧转识成智,入如来自证圣境。你应如此勤加修习,使所得之法更为清净,善修正定,由定发慧而至殊胜之位,莫着外道二乘境界,以为殊胜,如外道凡夫等修行者。外道执着于我,见有我相,及四大、蕴界处有实功能,而取着于色声香味触法;二乘见有十二因缘,不了性空,于中妄加分别。

楞伽王,此法殊胜,是大乘道,能令成就自证圣智,于诸界中上品受生:楞伽王,此大乘行能灭无明惑,能除诸业障,不堕外道诸邪行中。楞伽王,外道行者执着于我,作种种异论,不能演说离见识性、法非法二义。善哉!楞伽王,能如是思维此义,乃是真见佛也。

其时罗婆那王又想重见如来,因为如来世尊于事理无碍之境,观达自在,离外道法,能说自证圣智境界,超诸化佛所作之事,住如来定,入三昧乐,所以称为大观行师,也称为大哀愍者,能烧断一切烦恼,断除一切分别妄想,众佛弟子所共围绕,善知一切众生之心,遍一切处,具一切智,永离一切分别事相,我今愿得重见于如来,以重见因缘,未得觉悟者即得觉悟,已得觉悟者,不复退转,远离一切虚妄分别,住三昧乐,智慧增长,进入如来地。

此时,世尊知道楞伽王马上就要证悟不生不灭法门,出于哀怜之心,便重现其身,连同刚才所变现之众多山城国土,也一并重新显现。其时,十首罗刹王重新见到刚才出现的一切景象:众多山城都十分富丽庄严,每一城中都有如来显现其中,每个如来都具三十二种相,而自己则出现于各个如来佛跟前,且每一如来佛之前都有大慧菩萨、夜叉等簇拥围绕,各各在说自证智所行之法门,又见十方诸佛国土,也都是这样毫无差别。

其时,世尊以其慧眼普观众会,突然如狮子王回头,欣然大笑,只见此时佛之眉间、髀劦月、腰颈、肩臂各处的每一毛孔,都放出无量光明,如虹放彩,如日舒光,又如大火在炽热燃烧。其时,虚空中之梵天、帝释天及其四天王,遥见如来坐如须弥山,于楞伽山顶欣然大笑。其时众菩萨诸天众都在想:佛世尊于一切均坦然自在,今何故欣然大笑?通身放大光明,默默下动坐如须弥,住自证境地,入三昧妙乐,如狮子王四周环视,望着罗婆那王,念着如实之法。

此时,大慧菩萨受罗婆那王之请求,加之他洞悉在座诸菩萨之心思,深知未来一切众生都爱好执着于语言文字,常随言取义而生迷惑,执着于外道二乘之行,或者产生这样的念头:世尊已经远离诸识境界,是什么原因欣然大笑?为了破其疑惑,所以就向佛提问佛法。佛随即说:善哉!大慧,你怜愍众生为三世恶见所缠绕,为了使他们开悟,特意向我问法。诸多有智慧之人,为了自利利他,能够作这样的提问。大慧,此楞伽王曾问过去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二种之义,现在你也提出这样的问题,今后的问法者也会提出这个问题。如来二种义差别之相,一切二乘及诸外道都不解其义。

其时,如来知楞伽王欲问此义,便告之曰:楞伽王,你欲问法,就快问吧,我会逐一为你解释的,满足你的愿望,使你欢喜,能够以智慧观察思维,远离一切虚妄分别,善知诸地境界,证得真实之义,入于禅定之乐,为诸如来之所摄受,安住于寂静之乐,远离二乘禅定的种种过失,住于诸佛菩萨之地,能如实知诸法本无自性。

其时,楞伽王承蒙佛之应允,即于清净光明如大莲花的宝山之顶,从座而起,为众多采女所围绕簇拥,顿时又化作无数种颜色之花,种种花香、末香、涂香以及幢幡、冠佩、璎珞等种种世间所未曾见的装饰;又变化作欲界之各种乐器,超过于诸天龙神及乐神干闼婆之所有者;更变化作十方佛土以前所曾见过的种种乐器;再复化作大宝罗网,盖覆于诸佛菩萨之上;又化作种种上妙衣服,并竖立起幢幡以为供养。做完这一切后,楞伽王即升至虚空,有七多罗树高。在虚空中又变化出种种彩云以作供养,并奏出种种音乐,音乐声自空中而下,环绕下息。

其时,楞伽王即坐于如大莲花之宝山顶上,极是欣悦恭敬地说:我今欲问如来二种义,此二义我从前已经请教过过去诸佛,过去诸佛也已经为我解说过,我今所问仍是此如来二义,但愿世尊慈悲,更为解说。世尊,变化佛曾说,此二义不是根本佛所说,根本佛说三昧乐法门,不说虚妄分别法门。善哉!世尊于一切法自在无碍,但愿世尊悲怜我等,进一步宣说此如来二义,一切佛子都十分想听世尊演说。

其时,世尊告诉楞伽王说:此二义你应当问,我也应当为你等宣说。

当时夜叉王更着种种宝冠璎珞,用各种宝物庄严其身,并应声道:如来常说,一切法都应该舍去,更何况非法?为什么必须舍去一切法及非法呢?那么,何者是法?何者是非法呢?法如果应该舍弃,为什么有二法之分呢?有二法之分,即是虚妄分别之相,诸如有体无体,有实无实,都是一种虚妄分别,不能了知阿赖耶识无差别之相,就像毛轮住于不净之境一样,法性本来就是这样,如何舍弃?

其时,佛对楞伽王说:愣伽王,你难道不曾看见过瓶等无常之物吗?愚妄凡夫为假相所迷惑,于中虚妄分别此是瓶,彼是非瓶,你何不藉此去理解何者为法?何者为非法?这是凡夫之所分别,非是圣智见。在凡夫眼里,有此种相、那种相,智者不为各种假相所迷惑。楞伽王,譬如用火燃烧宫殿园林,看到种种烟焰,但其火性是一,所出现的种种烟焰,是由各种长短大小不同之木料所产生的,你今何不藉此去理解何者是法?何者是非法?

楞伽王,如一颗种子,生芽、长枝、开花并结出种种果实。外法是这样,佛法也是如此。以无明为缘,生出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一切诸法,于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中,因缘而生,有苦乐、美丑、语默、行止诸种差别;又如诸识,相虽是一,所堕之境界有上、中、下、染净、善恶之种种差别。楞伽王,不但以上所言诸法有如是差别,就是修行者修各种观行时,由于各自之智慧、境界不同,所见亦各有差别,何况法与非法,岂能无种种差别?楞伽王,法与非法之差别,应知此均属相分别。

楞伽王,何者是法?二乘及诸外道,虚妄分别说有实法存在,这是导致有种种法存在的主要原因。如此之种种法,均应舍离,不应该于中取分别之相。能洞见自心法性,则能做到无所执着。诸如瓶等事物,乃是凡愚之所虚妄分别执着,本无有体,诸修行者,如能以理如实观察,即为舍离诸法。楞伽王,何者非法?所谓诸法无自性、无形相,永远抛弃一切虚妄分别,如实观察诸法若有若无,达到这种境界,其余妄见皆不生起,这就叫舍离非法。此外,还有一种「非法」,亦即如兔角、石女儿等,皆无自性相,不可分别只是随世俗言说,而有其名,不像瓶等,看得见摸得着,以其不是诸识之所能取着,这种分别亦应该舍离。这就是舍离法与非法。

楞伽王,你刚才所问的,我已经回答完了。楞伽王,你说你于过去诸如来处所已经问过此义,彼诸如来曾为你作过解说。楞伽王,你所说的「过去」本身,乃是一种「分别」,说「未来」亦是一样。我与过去诸佛并没有什么差别。楞伽王,诸佛所说之法,皆离分别,超出戏论,非如有色有相之物,只有圣智能够证知。为了使众生得到安乐,因而才演说。因其是无相之智,故称之为如来,因此,如来者,以智为体;因以智为身,因此不可分别,既无能分别,亦无所分别,不可以众生相妄加分别。何以无能分别?因有意识而才有诸境界生起,而有色形诸相,因此,无能分别,亦无所分别,譬如壁上彩书之众生,无有觉知,世间的众生也是这样,无有[业],亦无[果报」,一切诸法也是这样,不可闻不可说。

楞伽王,世间众生犹如幻术所变,凡夫外道不识此理。楞伽王,能如是见,名为正见,否则,则是分别见,由虚妄分别,有二元之对待。楞伽王,譬如有人于水中自见其像,于灯月下自见其影,于山谷中自闻其声响,便生错觉,分别取着,以自心取自心,法与非法也是一样,实乃虚妄分别的产物,对此如不能舍离,只会更加增长虚妄之见,永远不得寂灭。若了达虚妄寂灭一缘,则是最胜三昧,由此能生自证圣智,以如来藏妙净明心而为境界。

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一

其时,大慧菩萨与摩帝菩萨一起游历诸佛国土,借助于佛之神力,从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双手合掌,向佛鞠躬致敬,并说颂曰:

世间一切无生无灭,犹如虚空中之花,

智者不着有着无,而起大悲之心。

一切诸法如梦如幻,迷离于心意意识,

智者不着有着无,而起大悲之心。

世间一切常如梦幻,远离于恒常与断灭,

智者不着有着无,而起大悲之心。

懂得人法俱无自性,一切烦恼与惑障,

常清净而无自相,而起大悲之心。

佛不住于涅盘,涅盘也不住佛;

觉与不觉均悉远离,一切诸佛有而非有。

法身亦如梦如幻,怎么可以称颂呢?

识得无生无性之理,此乃真赞颂佛。

佛无诸根境之相,不见佛乃名真见,

如何能对释迦牟尼佛,有所赞毁呢?

若真能见到佛,则寂静远离于生灭,

此人当今后世,迷离执着一无所取。

其时,大慧菩萨以颂赞佛之后,自说姓名:

我名为大慧,通达于大乘,

今以百八义,请教于世尊。

世尊听了大慧菩萨的话后,普观众会并说:

佛门众弟子,今都来问我佛法,

我当为你等说,自证圣智境界。

其时,大慧菩萨蒙佛俯允,顶礼佛足,并以偈颂问于世尊:

妄计性是如何生起的,又应如何断灭?

无明惑染是如何生起的,又应如何断灭?

因何而名为佛子?无相法中因何而有次第?

何囚有十方国土,及种种化相和诸外道?

解脱后去往何处?被谁所缚谁能解缚?

禅以何为境界?何故而有三乘之分?

诸法以何因缘而生?谁是能生因谁是所作果?

谁说一异俱不俱?色无色三界因何而起?

如何是小乘外道之四空定?如何是灭尽定?

如何灭想受定?如何从定得觉?

因如何生果?身又如何去住?

如何观见五法、三自性?如何趣入如来地?

因何有佛予?谁又是破三界生死者?

破三界生死者身又如何?既破三界又往何处生?

如何得种种神通,以及自在三昧?

三昧心是何相状?愿佛为我等解说。

何因名为藏识?又何故名为意识?

因何起诸法种种见?如何灭尽所见?

为何已有三乘五姓差别,又说一切唯是心?

因何建立种种相?又如何成立无我义?

如何说无众生寿者等,因何又随俗说有?

如何是不起常见?如何是不起断见?

为何佛与外道,其相多有不相违背者?

为何于未来,有十八部等种种差别?

如何是一切法其性本空?何因诸法刹那生灭?

如来藏如何生起诸法?世间诸法生灭体性何故不动?

为何说世间一切诸法,如幻又如梦?

又如干闼婆城和阳焰微尘,乃至水中月?

何谓三十七菩提分?此等菩提分又是如何生起?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何者是一百零八句?

佛说:大慧,一百零八句者,亦即生句与非生句,常句与无常句,相句与非相句,住异句与非住异句,刹那句与非刹那句,自性句与非自性句,空句与非空句,断句与非断句,心句与非心句,文字句与非文字句。大慧,此一百零八句义都是过去诸佛之说。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诸识有几种生住灭?

佛说:大慧,诸识有二种生住灭。这二种生住灭不是凡夫及因位菩萨智能所能认识的。二种生住灭者,所谓相续(「相续」即因果流转相续不断之意)生及相生,相续住及相住,相续灭及相灭。诸识有三相,即转相、业相和真相。

真相者,如来藏心,在缠不染,不生不灭者,名真相;根本无明令如来藏海起诸识浪,动而作业,此即阿赖耶识极微细之相,名业相;依前业相转成能缘所缘之境,生七转识,名为转相。

大慧,识广说有八(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略说有二,谓「现识」(即阿赖耶识)及「分别事识」(即前七识)。大慧,譬如镜中显现诸色相,现识也是这样。大慧,现识与分别事识二者无异,相互为因。大慧,现识以不思议熏变(即无明熏习真如而生妄法)为因;分别事识以虚妄分别境界及各种戏论、习气为因。大慧,阿赖耶识虚妄分别各种习气灭,即一切根识皆灭,此为相灭;所谓相续灭者,即所依之因、缘皆灭,此为相续灭。所依之因者,如无始戏论、虚妄习气等等;而所缘者,即自心所见之虚妄分别境界。大慧,譬如泥团与微尘,既非异又非不异;金与各种由金做成的器具也是一样。如果泥团与微尘异,那么,泥团应不是由微尘构成的,但实际上,泥团是由众多微尘构成的,所以说二者不异;如若不异,泥团与微尘应该毫无差别。

大慧,藏识(即阿赖耶识)与诸转识(即八识中之前七识)若异,藏识则非是彼七转识之因;若不异者,转识灭后,藏识也应灭,但实际上,藏识之真实相不灭。大慧,藏识之真实相不灭,而其业相则有生灭,若藏识之真实相灭,此则与外道之断灭论无异。大意,彼诸外道见身命终时,四大离散,眼等六识不能取境,即以为无始相续识永灭,更无业报受生相续。大慧,彼诸外道说相续识从神我生,不说眼等诸识从色等因缘生,只认神我为生因,故名之为外道。造作者是谁呢?彼以胜妙天主、神我、大自在天、及微尘为能作者。

此外,大慧,有七种自性:所谓集自性(谓烦恼体性,能集善恶诸业,故名烦恼为集自性)、性自性(既有集因,必有未来苦果性,故言性自性)、相自性(既有苦果,必有形相,故言相自性)、大种自性(形相从四大之种子生,故言大种自性)、因自性、缘自性、成自性(既有四大,即从因缘所成,故言因自性、缘自性、成自性)。

此外,有七种第一义:所谓心所行境界,智所行境界,二见所行境界,超二见所行境界,过佛子地境界,如来所行境界,如来自证圣智所行的境界。

(心所行境界者,谓发心菩萨,缘第一义法性如来藏心,故名心所行胜解行地菩萨;智所行境界者,缘于真如,起十种智慧,故名智所行初地菩萨;正证真如,见人、法二种无我,故名二见所行;八地菩萨,超二乘,过七地,故名超二见所行;十地菩萨超九地,九地又名佛子地,故名。后二地即佛地。)大慧,这是过去、未来、现在如来自性第一义心,以此第一义心成就世间、出世间最上之法,以佛智慧,建立各种自相、共相,而此自相、共相不同于外道之恶见。

大慧,何谓外道之恶见呢?外道之恶见者,即不懂得种种境界乃是虚妄分别的结果,而于究竟真理、诸法实相上见有或见无,妄起言说。大慧,我今当说,若了知诸境如梦如幻,均是自心之所显现,则一切妄想、三界生死、一切诸苦及无知爱业诸缘,悉皆尽灭。大慧,有诸沙门、婆罗门,虚妄执着有及非有,于因果外计着各种事物的显现,依时而住,此皆外道之主张;或虚妄执着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依因缘生住,无常变异,生已即灭,不了常住真心,这都是外道之看法。大慧,如认为相续之体始无后有,视蕴界人名为涅盘,目修道所得名为果,凡此等等,皆是破坏诸法因果相续之断灭见。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他们不能如实观察的缘故,因不见根本的缘故。

大慧,譬如瓶一旦破了,就不再是瓶;烧焦的种子,就不能再发芽,此中的道理也是这样。蕴界处诸法虽生即灭,应知此等诸法无自性故,只是自心虚妄分别的结果。此外,大慧,如果本无有识,三缘和合则生,那么龟应该生毛,沙也应该出油,如此,你所依据的理论就不能成立了,这与佛法之究竟义是相违背的,所做的事业也是徒劳无益的。实际上,龟本无毛,沙本无油,三缘体空,如何生果?又,大慧,外道说三缘和合,是因果性,可说为有,成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法。此乃邪谬相承,及自恶见故作如是说。大慧,诸愚昧凡夫,为恶见所迷,不能自知愚痴,反而妄称此即是一切智说。

大慧,又有沙门、婆罗门看到了一切诸法皆无自性,有如空中之云,又如飘忽不定之火焰,如幻有实无之干闼婆城,如梦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梦中所见到的一切,均不离自心,由无始妄见熏习,取以为外,如此思维观察诸法,断除各种分别之见,也远离虚妄心所取的一切名义,了知自身及一切事物都是藏识之所显现,既无能取,亦无所取,更无各种生住灭,如此思维观察,锲而不舍。

大慧,此大菩萨不久即可得生死涅盘平等无二之心,大悲方便之行,观众生如幻如影,从各种缘而生起,知一切境界离开自心即一无所得,行于实相无相之道,从诸地渐进而升,住于三昧乐之境界,了知三界皆唯是自心,得如幻三昧(了达一切诸法如幻之理的禅定),离绝众虚幻之影像,成就最上智能,证得不生不灭之理,入于金刚喻三昧(指断除一切烦恼之禅定),证得佛身,常住于如如之境,具诸神通,变化自在,以各种方便化现游众佛国,远离外道及心意识之辗转转依,次第成就如来之身。

大慧,大菩萨欲得佛身,应当远离蕴界处诸法,远离心因缘所生之各种生灭法,远离各种戏论及种种虚妄分别,但住于远离一切能缘所缘如来真证心量,观察三界无始以来为妄习所熏而起生死种种分别,思维无相无生之佛境界,自证圣法,得心自在无碍之功用,犹如如意宝珠,随宜现身,达于唯心之境,渐渐入于佛地。因此一切大菩萨于此法应当善于修学。

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二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请为我等说心、意、意识及五法、三自性等众妙法门,这是一切诸佛萨入自心境界,离所行相之真实佛心,但愿世尊为此山中之诸菩萨,随顺过去诸佛,演说此如来藏识法身境界。

其时,世尊告诉大慧菩萨及诸大菩萨说:有四种因缘而眼识生:一者不觉知外境是自心之所显现,而虚妄分别执着:二者从无始以来,为色之妄想所迷惑熏习:三者识之自性即在于思量、了别;四者喜乐见诸色相。大慧,正是由此四缘,故藏识大海生眼识等诸识浪。眼识是这样,耳、鼻、舌、身诸识也是如此,于一切根尘毛孔,眼等诸转识顿生,譬如明镜一照,众色像顿时显现;或渐生,如风吹大海,波浪随着生起。如来藏心海也是如此,外境风吹,诸转识则起,造业受报,生死不绝。

大慧,因(即第八之如来藏识)所作相(即余七转)既非一,亦非异。第八识所变现之根身境界(即生相),六、七二识执为实我实法,由此引起前五识之种种造业,感诸果报,生死不绝。这都是不明了色等诸尘皆是由妄心分别所现。大慧!眼等五识与色等五尘俱时,因为了别色等差别之相故意识生,所以应当了知,根尘诸境皆是众生自心妄识互为因果之所现。但诸识不知一切均是自心之所妄现,以为各自能了自分境界。因此分别各自境界,执着自识之名。大慧,有些修行者入于三昧时,以为诸识俱灭,不知诸识习气种子,依于藏识不灭,自以为已灭诸识,人于三昧境界,实则未入三昧境界,因为其所谓灭识,只是六识不取诸尘境界,而未灭习气种子。

大慧,藏识生住异灭四相,甚微甚细,唯佛与住地菩萨方能了知,此外,修二乘及诸外道之禅定、智慧者,皆不能知。只有修习如实行者,以其智慧,方能了知诸地性相,善达种种句义,觉了无边佛所广集善根,不虚妄分别取着自心所见,是为能知。大意,诸修行者晏处山林,上中下修,能见自心之两种生住灭,得无量自在力神通三昧,诸佛为其灌顶授记,知心、意、意识自心自体境界,离脱爱业无明生死大海,所以,你等应当亲近诸佛菩萨,如实修行。

其时,佛重说偈颂曰:

譬如巨海浪,乃由大风而起,

风高浪急,此伏彼起,水无断绝之时。

如来藏识亦如大海,因无明境界风,起各种识浪,

辗转相生,无有断绝。

青赤诸颜色所起之眼识,珂贝等音声所起之耳识,

檀乳等芳香所起之鼻识,咸淡诸味所起之舌识,

如是七识,与之藏识,既非同,亦非异。

譬如水与波浪,日月与光明,非同非异,

七识与藏识非同非异亦是这样。

意等七种识,有如海波浪,

因风而水动,种种波浪转。

其时,大慧菩萨以偈颂问曰:

为何青赤等色像,乃由眼竿诸识所显现;

如大海中所起的波浪,请世尊加以解说。

世尊当即以颂作答,曰:

青赤诸色像,如海中波浪,

均空无自性,故言不可得;

青赤诸色像,均依如来藏而起,

故亦非一无所有,应知此非一非异之道理。

然彼如来藏清净心本无有生起,

只是众生虚妄分别、虚妄执着;

一切能取及所取,与大海中之波浪毫无二致。

一切众生及以一切资生财物,乃是由众生之心识,虚妄分别所现。

因此,一切诸法,森罗万象,与大海中之波浪毫无差别。

此外,大慧,大菩萨若欲了知能取(眼等诸识攀缘色等外境)、所取(为眼等心识所攀缘之色等诸外境)的分别境界,皆是自心之所现者,应当远离愦闹、昏滞、睡眠诸障,勤加修习,远离曾所听闻之外道、二乘之法,了达诸法悉是自心分别之相。

大慧,大菩萨若欲了达自心分别之相,应于圣智三相勤加修学。何谓三相?亦即无影像相、一切诸佛愿持相和自证圣智所趣相。诸修行者若获此相,即舍离跛驴(喻未得无功用慧者)智慧心相,入于菩萨第八地,于此三相修行不舍。大慧,所谓无影像相者,即由于惯习,外道二乘种种相生,此种相本为佛所呵斥,但为使其回心归正,故应观察修习;一切诸佛愿持相者,谓诸佛本发誓愿,住持世间,利乐有情,严净国土;自证圣智所趣相者,谓对一切法相皆不执着,得如幻三昧身,于诸佛地进趣修行。大慧,若修习此三相,即能到如来佛地。你及诸大菩萨应勤加修习。

其时,大意菩萨知道一切菩萨心中所想,承佛之威力,对佛说:请佛为我等再说一百零八句差别所依,五法圣智事,三自性法门等。一切诸佛,为诸大菩萨堕自相、共相,说此妄计所执自性,知此妄计所执自性之义,即能清净人人无我、法无我境界,善解诸地,得超越一切外道声闻缘觉之三昧乐,见诸如来不可思议境界。彻底舍离五法自体行相,以佛智慧入于如幻三昧境界,住一生补处菩萨所居处,成就如来之身。

佛说:大慧,有一种外道,见一切法随因而灭,遂生分别想。兔本无角,起于无见,如兔角无,一切诸法也是这样。又有外道,见四大和合而能生物,一切根身尘境缘末散时,形量千差万别,故而生兔无角、牛有角之想。大慧,此堕虚妄分别之见,不明了万法唯是自心,但于自心妄加分别。大慧,一切众生及国土世间,一切正报及与依报,一切诸法皆是自心虚妄分别所现。大慧,应知兔角离于有无,诸法也是这样,勿生分别。为什么说兔角离于有无呢?此乃是相待而言,因牛有角,而兔则无角,相对待而言,故言兔角无。但牛角之有,乃至世间一切诸法,其自体性,都不可得,佛之智慧远离此种种有无之见,因此,于此不应妄加分别。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彼既离有见,不以作牛有角想,岂不又妄计无了吗?

佛答道:不以分别心来观待相而说无,为什么呢?彼妄见者,以虚妄分别为生因,以角之有无作为分别之依据,既以所依为因,即妄计有无,但是,分别与角,都无自性,离异不异,非由相待牛角而显兔角无。大慧,若此分别不同于兔角者,则不是兔角的因,若不异者,又是因兔角无而生起。大慧,分析牛角乃至各种事物,都无自性,都不可求。相对于有角而言无角,如此分别不合于道理。牛角兔角均无自性,都不可求,又是谁待于谁呢?相待既不能成立,待于有故言兔角无,不应妄加分别,非正因故。有无论谓有以无为因,无以有为因,二因既不正,言有言无、执有执我皆属戏论。

大慧,又有外道见虚空无形相分齐,色相异于虚空,有形状质碍之变异,而生执着,言色异空,起妄分别。大慧,虚空即是色,以色大入于虚空故;色即是虚空,色与虚空互为能所,以依色分别虚空,依虚空分别色故。色与虚空之关系应如是知。大慧,四大所生,其相各异,不住于虚空,然四大中非无虚空,色性即是空。大慧,兔角也是这样,相对于牛角而言兔角无。大慧,分析牛角乃至世间万物,均无其自性,兔角又何所待而言无呢?若相对于其它事物言,也是如此。大慧,你应远离兔角牛角、虚空与色等种种分别,和诸大菩萨,应当善于观察自心所现之种种虚妄分别之相,于一切国土为诸佛子说观察自心修行之法。

其时,世尊即说颂曰:

一切诸法均无自性,唯由自心显现而起;

众生及一切器世间,都是藏识之所显现。

心、意及意识,自性及五法,

无人我、法我,诸佛如是说。

长短及各种互相对待之物,辗转互相生;

因有故成无,因无故成有。

分析微尘及一切法,不起色与虚空之分别;

都是自心之所安立,一切恶见邪说都不可置信。

不可取外道及二乘之修行方法,

应学诸佛之所说所行之自证智法门。

其时,大慧菩萨为净众生自心现流而问佛言:世尊,如何净除众生心习现流?是渐净?还是顿净?

佛说:大慧,渐净非顿净。如庵罗果,渐熟非顿,诸佛如来净除众生心习现流,也是这样,是渐净非顿净;如陶匠造器,渐成非顿,诸佛如来净除众生心习现流,也是这样,是渐非顿;譬如大地生草木,渐生非顿生,诸佛如来净除众生心习现流,也是这样,是渐非顿。大慧,譬如人学音乐书画等种种技艺,渐成非顿成,诸佛如来净除众生心习现流,也是这样,是渐而非顿。另外,譬如明镜顿现众像而无分别,诸佛如来净除众生心习现流,也是这样,顿现一切无相境界而无分别;如日月一时遍照一切色像,诸佛如来净除众生心习现流,也是这样,顿为示现下可思议诸佛如来智慧境界;譬如藏识顿现一切众生及诸佛国土,报佛如来也是这样,顿能成熟一切众生,令其于色究竟天清净修行;譬如法身佛顿现报身佛及与化身佛,放大光明照诸世间,自证圣智境界也是这样,顿现法相而为照耀,令一切众生离于有无之恶见(以上所说净众生尽心习现流之四渐、四顿,乃是对不同根机而言,对钝根者渐净,对利根者顿净)。

又,大慧,报身佛说一切自相、共相法,是自心本识习气因相,及妄计所执因相,更相系缚,种种幻事,众生虚妄执着,以为真实,实皆无自性,悉不可得,譬如幻术师以幻术用草木瓦石,幻化而成各种色像,令见者生种种分别,实际上皆不真实。大慧,自相、共相一切诸法也是这样,本无自性,依他缘而起,犹如幻事,而诸众生虚妄计度,执以为实,此即是妄计自性执着缘起自性而起,此即是报身佛所说法相。

又,大慧,法性佛所说法者,离一切妄想心相,建立自证圣智所证境界。大慧,化佛广说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及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及解脱、诸识行相,随宜建立诸法差别,超越外道恶见,超无色所行。大慧,法性佛远离一切攀缘妄念,远离一切所缘妄法,亦远离一切所作妄业,非凡夫二乘外道执着我相所取境界。所以,大意,于自证圣智境界相当勤加修习,于自心所现的分别见相二分宜速远离。

又,大慧,声闻乘有二种差别相,所谓自证圣智殊胜相和分别执着自性相。何谓声闻乘自证圣智殊胜相?谓达苦、空、无常、无我境界,厌离五欲,栖心寂灭,于蕴界处一切诸法,若自相若共相,不坏其相,未达法无我,然达人无我。如是了知,心住于一境。住一境已,遂获诸禅解脱三昧道果,而得出离,住自证圣智境界乐。但断现行烦恼,未断习气烦恼;但离分段生死,未断变易生死,此名声闻乘自证圣智境界相。大菩萨虽也得此圣智境界相,但以大悲本愿故,不入于涅盘,不取此三昧乐,大菩萨对此自证圣智乐不应修学。

何谓分别执着自性相?谓知四大所造色等诸法,非如外道所言是神我等生,然取着于如来止啼授药等权便说,于自、共相妄想执着,此名声闻乘分别执着自性相。大菩萨于此法中应知、应舍,更入于人无我、法无我境界,由之渐进诸地。

其时,大慧菩萨对佛说:世尊,如来所说常不思议自证圣智第一义境,不同于外道所说常不思议作者吗?

佛说:大慧,此自证圣智第一义境,不同于外道所说的作者得常不思议,为什么呢?外道以作者为常不思议因相,此因自相不相应,以何显于常不思议境?若因自相相应,则是常,非常不思议境。大慧,我所说的第一义常不思议因自相成,由能所因相俱离有无,自证圣智所行相故有相而非别境,以第一义智其因故有因而非生灭。离有离无故非作者,譬如虚空、涅盘寂灭法,故常不思议。所以,我说如来自证圣智常不思议,不同于外道所说的常不思议。大慧,此常不思议是如来自证圣智所行真理,所以大菩萨应当勤加修学。

此外,大慧,外道所说的常不思议,以无常变异为因,非是以自觉所行相为因,故是无常不思议,非是常不思议。大慧,外道所谓常不思议,以世间所作法生而还灭、有而还无,此属无常非是常。我也见世间所作法生而还灭、有而还无,说之为无常,不说之为常。大慧,外道以此等无常因相说常不思议,此因相本身即不真实,如同兔角,故其所说常不思议唯是妄想言说,为什么呢?其因相非是常因,如同兔角故。大慧,我所说的常不思议以自证圣智为因,不以外法之无常变易为因,外道则与此相反。实际上,如果不懂得自因之相离有无、超情识,而妄计在于自证圣智所行相外,如此之常不思议不应说。

大慧,诸声闻畏怖生死轮回之苦而趣求涅盘,不知生死涅盘差别之相,实是虚妄分别的结果,妄以灰身灭智、诸根境灭为涅盘,不知证自智境、转染成净为大涅盘,彼愚痴人以生死异涅盘,为此愚夫说断生死入涅盘,故说三乘种性,彼愚痴人以为此三乘说为究竟义,不说一切唯心,心外无境。大慧,此诸声闻不知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所说自心境界,取心外之境,常于六道轮回不绝。

又,大慧,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说一切法不生,因为一切诸法皆是自心虚妄分别所见,均无自性,离有生、无生二种见故,譬如兔、马之角,本无生灭、有无,愚痴凡夫妄取生灭、有无之见。唯有如来自智所证境界,一切法自体性不生,非愚夫有无分别境界。大慧,众生及其所依住之器世间,一切皆是藏识影像,能所二取之所变现,均无自性,彼诸愚夫为生住异灭种种现象所迷惑,于中妄起有无分别之见。因此,大慧,你等大菩萨应于一切法不生义中勤加修学。

此外,大慧,有五种种性。哪五种种性呢?即声闻乘种性、缘觉乘种性、如来乘种性、不定种性、无种性。大慧,如何知是声闻乘种性?谓如闻说于五蕴、十处、十八界一切诸法自相共相,听闻苦、集、灭、道四圣谛时,悲喜交集,喜乐修学,而对于缘起之相不乐观悟,应知此是声闻乘种性。达此声闻乘境界者,相当于菩萨第五、第六地,断现行烦恼而未断习气及所知障,未度不思议变易死。此等众生常自以为:我生已尽,道行已立,所作已办,日后不再轮回受报,达于人无我境界,乃至趣入涅盘境界。

大慧,还有一类众生求证涅盘,妄计觉知我、人、众生、寿者等各各差别,谓此是涅盘;另有一类众生,说言一切诸法,因神我而有,谓此即是涅盘。大慧,此等众生不得解脱,因为都未能通达法无我。这是声闻乘及外道种性,于未出离苦海而自以为已超脱生死,你等应勤修习,舍此种种恶见,以期趣入如来种性。

大慧,如何知是缘觉乘种性?谓若听闻缘起诸法,无量欢欣,喜乐修学,远离愦闹吵杂的种种因缘,无所染着,或时闻说现种种身,或一身分为多身,或多身合为一身,神通变化,无碍自在。一心信受此缘起法,决不违背,当知此即是缘觉乘种性,应为其说缘觉乘法。

大慧,如来乘种性所证法有三种,一是自性无自性法,二是内身自证圣智法,三是外诸佛刹广大法。所谓自性无自性法者,即三自性三无性秘密法;内身自证圣智法者,即佛所自证之一乘了义不思议真实法;外诸佛刹广大法者,即以大悲愿摄化众生、庄严净土,究竟到于一切智地法。大慧,若有闻说此法,及见自心所现之正依二报,建立阿赖耶识不思议境者,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此即是如来乘种性。大慧,不定种性者,谓若闻说三乘法时,随生信人,顺学而成,其性可栘而不固定,故称不定种性。大慧,为不定种性者而说是种性,令其知权趣实,证人第八无所有地,故说此种性。大慧,彼声闻乘种性,若能证知识性,见法无我,断烦恼结,最终当入佛地,得如来身。

其时,世尊即说颂言:

预入圣流之须陀洹,一来天人受报之斯陀洹,

不再受生欲界之阿那舍,永无生死果报之阿罗汉,

如是声闻乘四圣人,其心皆悉迷惑。

我所立三乘一乘及非乘,

为愚夫愚妇随机方便说。

第一义法门,远离于有无,

安住于无所有境界,何有三乘之名?

如来所说诸禅三昧、灭尽定诸法,

为愚妄凡夫作如是说,离心不可得。

此外,大慧,此中一阐提,何故没有追求解脱、入涅盘之欲望?大慧,因他已经断绝了一切善根的缘故,因他已发愿为济度一切众生出离生死苦海,众生不度尽,永不入涅盘的缘故(此指大悲阐提)。何谓断绝一切善根?即其诽谤大乘法藏,不随顺佛经诸解脱之说,善根断尽,不入于涅盘。何谓为无始众生发愿不入涅盘?谓诸菩萨曾发愿,欲济度一切众生入于涅盘,若有一众生未入涅盘,我即不入。就其不入涅盘说,此大悲菩萨也名为一阐提。此二种阐提即属于无种性者。

大慧菩萨说:世尊,此中何者是毕竟不入于涅盘者?

佛说:大慧,彼菩萨一阐提,了知一切法本来寂灭,与涅盘无异,是毕竟不入于涅盘者,并不是那种断尽善根一阐提者。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断善根阐提,以佛之威力,其后善根还生,为什么呢?佛对于一切众生都不会抛弃,所以,毕竟不入于涅盘者,只有菩萨一阐提。

此外,大菩萨应当善知三自性相。何谓三自性相?即妄计自性、缘起自性和圆成自性。大慧,妄计自性从诸法之形相生。如何从诸法之形相生?谓其从因缘而起的现象中,起种种执着。此种执着于缘起事相之妄计性,更可分为二种,这就是诸佛所说的名相执着和事相执着。大慧,所谓事相执著者,即于内外法中起执着于自相、共相;所谓名相执著者,即于内外法中起诸如男女、衣瓶等等名相。此即是二种妄计自性相。大慧,诸法从因缘而生,此即名缘起自性。何谓圆成实性?谓离名相事相一切分别,自证圣智所行之真如境界,此即如来藏自性清净心。

其时,世尊即说颂曰:

名相分别,是妄计缘起二性相;

正智如如,即是圆成实性。

大慧,以上所说即是五法、三自性法门,自证圣智所行境界,你等大菩萨应勤加修学。

此外,大慧,大菩萨应当善于观察、了知二无我相。何谓二无我相?所谓人无我、法无我。大慧,何谓人无我?谓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一切诸法,都无其主宰、实在之性。一切无知爱业之所生起,眼等诸识取着于色而虚妄执着,乃至一切可见之国土世间,都是如来藏自性清净心之所显现,刹那相续,念念不住,如河流、如种子、如灯焰、如猛风、如浮云。躁动不安,如猿猴;乐不净之处,如飞蝇;不知满足,转薪更炽,如猛火。为无始虚伪习业所熏,于三途六趣中轮转不息,如汲水轮,循环不停;种种色身如木人,因机关而动,如死尸,借咒术而起行。如能善知蕴界入诸法悉无有我,如木人死尸,是名无人我智。

大慧,如何是法无我智?谓知蕴界处诸法是妄计性,如蕴界处空无我、我所,唯共积集烦恼业故,如以业爱之绳自缚,由因缘辗转相生,实在是无我无作者,一切诸法也是这样,离自相共相,由虚妄分别,种种相现,愚夫妄加分别,非诸圣者之智见。这样观察一切诸法,远离一切心意识名相妄想,是名大菩萨法无我智。得此智慧,知人我皆妄,即入初地,由之次第渐进乃至十地。住此地后,有大宝宫殿莲花王座,菩萨成就如幻三昧,坐其上而受佛位,同行菩萨前后围绕,一切诸佛从十方来,以手摩顶授予佛位,如转轮王授太子王位,超菩萨地,获如来身。大慧,此是名见法无我相,你及诸大菩萨应当勤加修学。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请为我等说建立诽谤相,使我及诸大菩萨离此恶见,速得无上正等正觉,得正觉后,于正法不生诽谤。佛接受大慧劝请,即说偈颂说:

众生及器世间依正诸法,都是自心之影像,

愚痴凡夫不识此理,起无中说有、有中说无之建立诽谤相,

此诸所起实在只是心之作用,离开自心一切了不可得。

其时,世尊为了重明此义,便对大慧说:有四种于无中说有之「建立」。那四种呢?一是无有相建立相,二无有见建立见,三无有因建立因,四无有性建立性。大慧,所谓诽谤相者,亦即于诸恶见所建立之法,不善于观察,不见诸法之实相,即言一切诸法皆无,此即是诽谤相。

大慧,何谓无有相建立相?亦即蕴界处诸法之自相、共相,本无所有,但却于此而生计着诸法之自相与共相,如此邪妄分别,乃由无始以来各种恶习所熏而成,此即是无有相建立相;如何是无有见建立见?亦即于蕴界处诸法建立我、人、众生、寿者等见,此即是无有见建立见;如何是无有因建立因?亦即初识本来非从因而生,后因眼色等而生如幻,生而有,有而还灭,念念不住,是名无有因建立因;如何是无有性建立性?亦即涅盘、虚空、非择灭三无为法,本来无有作法,而于此生计着,其实,此法离性、非性,离于有无。大慧,一切诸法犹如毛轮兔角,此是名无有性建立性。

大慧,于无说有之「建立」和于有说无之「诽谤」,二者都是凡愚不了一切唯心所现而妄生分别,此非是圣者之见。因此,你应当勤加观察,远离此二种恶见。大慧,大菩萨善知八识、五法、三自性、二无我,为利益众生,故现种种身,如依缘起性而起种种法,也如摩尼宝珠不作于心而随色变现,出现于各种佛会,听闻佛法,了知一切法如幻、如梦、如影、如镜中像、如水中月,远离生灭、断常等恶见,不住于声闻、缘觉二乘境界,成就无量百千亿三昧,既得三昧,逼游一切诸佛国土,供养诸佛,生诸天上,弘扬三宝,证正等觉,成如来身,为诸声闻菩萨大众说外道境界皆唯是自心所现,令悉远离有、无等执着。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请为我等说一切法空、无生、无二、无自性相,我及诸菩萨悟得此相,离有、无分别,速得无上正等正觉。

佛说:你等好好听着,我当为你等演说。大慧,空者,即是妄计性法体(虚妄分别诸法,实无自性、自体),为执着于妄计性者说空、无生、无二、无自性。大慧,空性略说有七种。即相空、自性空、无行空、行空、一切法不可说空、第一义圣智大空、彼彼空。

何谓相空?谓一切法因缘和合,辗转而生,求其自相、共相均不可得,分析推求,无自体故,此即名一切自相空。

何谓自性空?谓一切法均无自性,名自性空。

何谓无行空?谓一切法本性常寂灭,无有诸行,是名无行空。

何谓行空?谓五蕴诸法,从众缘而起,离我、我所,是名行空。

何谓一切法不可说空?谓一切法从妄想所起,无自性、离言说,是名不可说空。

何谓第一义圣智大空?谓诸佛得自觉圣智第一义时,一切妄想恶见习气悉皆远离,是名第一义圣智大空。

何谓彼彼空?谓于此无彼,于彼无此,故名彼彼空。譬如鹿子(人名,其母即毗舍佉优婆夷,信仰三宝,造立精舍供比丘安住,于中不养象马牛羊等)母堂,无有象马牛羊等,我说其堂空,不是说其堂无比丘众。大慧,非指堂无堂自性,非谓比丘无比丘自性,非谓其它处无象马牛羊。大慧,一切法自相、共相,于此于彼求不可得,是故说名彼彼空。以上所说即是七种空。此七种空中,彼彼空最粗,你等应当远离。

此外,大慧,所谓无生者,自体不生,非无因缘等生,住八地如幻三昧以上,称此为无生。大慧,无自性者,以自体不生故说无自性。大慧,一切法无自性,念念不住,因缘而起,故名无自性。何谓无二相?大慧,如光影,如长短,如黑白,皆相对待而得成立,无待而不能成立,无自体自性故。大慧,非于生死之外而有涅盘,一切法也是这样,此即是无二相。大慧,空、无生、无二、无自性相,此法你等当勤修学。

其时,世尊重说颂说:

我常说一切诸法自性本空,远离断灭与真常;

生与死如梦亦如幻,都是愚痴者造业之结果。

生死之与涅盘,本来无二亦无别;

愚夫愚妇虚妄分别,一切诸佛离于有无。

其时,世尊又对大慧菩萨说:大慧,此空、无生、无自性、无二相,悉入一切诸佛所说经典之中,佛经中都有此义。大慧,佛经随顺一切众生心而说,但其真实义不在于文字言句之中。譬如春时阳焰,诱惑诸兽生水想,而实无水。众经所说也是这样,随诸众生之根机智慧,而有种种说法,为令各类众生皆得欢喜,方便趣入,并非佛经中所说的每句话,都是显示佛学真实义。大慧,你应当依义莫依于语言文字。

其时,大慧菩萨对佛说:世尊,有些经中说言,如来藏本性清净,一切众生贪瞋痴中均有如来身,常无染垢,德相具足,如无价宝在垢衣中;外道说有恒常不变的神我,能造作众生五蕴等,遍诸趣中无有生灭,现在世尊所说如来藏义,岂不与外道所说相同?

佛说:大慧,如来藏不同于外道所说之神我。大慧,如来以性空、实际、涅盘、不生、无相、无愿等义说如来藏,为令愚夫离无我之怖畏,于无所有境界说如来藏门。未来、现在诸大菩萨不应于此执为有我,如陶匠于泥水中,以轮绳、水杖、人功作种种器,如来也是这样,于法无我中,以随机摄化,方便说法,或说如来藏,或说无我,种种名称各各不同。大慧,我说如来藏,为摄化执着于我之诸外道,使其离于妄见,入三解脱,速得无上正等正觉。所以诸佛所说之如来藏,不同于外道所说之神我,若欲离于外道见者,应知无我、如来藏义。

其时,世尊重说颂曰:

外道计由神我故诸蕴相续不断,又计与生法为缘;

或计一切悉是胜妙自在天所作,此都是心量妄想。

其时,大慧菩萨普观未来一切众生,又对佛说:请佛为我等说诸大菩萨修行法。

佛说:大慧,大菩萨有四种修行方法。那四种呢?一者善于观察自心所现诸法,二者远离生、住、异、灭等见,三者善知外法均无自性,四者专求自证圣智境界。若菩萨成就此四种法,则名为大修行者。大慧,如何观察自心所现?亦即观三界唯是自心,离我、我所,无动作,无去来,种种色行名言、根身器界,唯是无始过习所熏,明了一切法皆从自心起,皆从妄念起,大菩萨应如是观察自心所现。

大慧,如何得离生、住、异、灭见?亦即观一切法如梦、如幻,自相、他相、共相悉皆不生;观诸法悉是自心量之所现,所见外物本无自性,诸识悉皆不生;观众因缘本无积聚,三界诸法因缘而有。如是观时,内外一切诸法皆无自性,悉不可得。知诸法无自体、自性,远离生见,证如幻性,得不生不灭智,住第八地,远离心、慧、意识、五法体相,得二无我境,获如意身。

大慧问道:世尊,如何名意生身?

佛说:大慧,意生身者,譬如意有迅疾、无碍、遍到三义一样,意生身者,即菩萨得如幻三昧,能现形十方以化众生。大慧,譬如心意于无量遥远之国土之外,忆念先前所见物事,念念相续,即可到达彼等物事,不是身体及山河石壁等所能障碍,意生身者也是这样。菩萨得如幻三昧,力通自在,诸相庄严,可随意现形十方,以化众生,如此是名菩萨得远离于生、住、灭见。大慧,如何观察外法无性?谓观察一切法,如阳焰、如梦境、如毛轮,为无始恶习之所熏,种种戏论之所执着,如是观察一切法时,即是专求自证圣智境界。大慧,菩萨具以上所说四种修行法,即成大修行者,你等应当勤加修学。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请为我等说一切法因缘相,令我及诸大菩萨了达其义,离有无见,不虚妄执着诸法渐生顿生。

佛说:大慧,一切法因缘生有二种:内因缘生和外因缘生。外因缘生者,如以泥团、水杖、轮绳、人功等缘和合而成瓶等,缕迭、草席、种芽、酪酥等也是这样,此等名外缘前后转生。内因缘生者,谓无明爱业等蕴界处诸法。此但是愚夫之虚妄分别。

大慧,因有六种,谓当有因、相属因、相因、能作因、显了因和观待因。大慧,当有因者,谓内外法一并为因,而生果;相属因者,谓内外法一并为缘,而生果;相因者,谓互为果相,相续不断;能作因者,一切法均能作为成就自身之增上缘,如因转轮王,国人而得安乐;显了因者,谓能所因果互相发明,如灯照物;观待因者,长短高下互为因,因果关系亦然,因灭果起,相续不断,不见虚妄生法。

大慧,此是愚夫虚妄分别,非渐次生,亦非顿生,为什么呢?大慧,若顿生者,则作与所作无有差别,求其因相不可得也;若渐生,求其体相亦不可得,如未生子时,如何名父?诸计度人所言以因、缘、所缘缘、无间缘等四缘(详见原典之注释)所生法相,系属次第生者,皆不可得,皆是心量妄想执着相。大慧,渐次与顿皆悉不生,只是心现诸根身器界尔。一切外法自相、共相悉皆无性,只是虚妄识生,自心分别见尔。大慧,因此之故,应离因缘和合相中渐生、顿生之见。

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三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请为我等说言说分别相心法门,使我及诸大菩萨善知此言说分别相,通达能说所说二义,速得无上正等正觉,令一切众生于此二义中而得解脱。

佛说:大慧,有四种言说分别相:即相言说、梦言说、计着过恶言说、无始妄想言说。大慧,所谓相言说者,即是执着色等诸相而生;所谓梦言说者,即是依梦等不实境界而生;所谓计着过恶言说者,即是忆念、计着以往之所闻所作业而生;所谓无始言说相者,即是为无始戏论、烦恼种子熏习而生。此即是四种言说分别相。

大慧又对佛说:世尊,请为我等说言语分别所行之相,何处何因因何而起?

佛说:大慧,言说从头喉胸唇颚齿舌和合而生。

大慧又问:世尊,言语分别为异为不异?

佛说:大慧,既非异,亦非不异。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言语是从分别而起的,若言说与分别异,则不应因分别而起言说;若言说与分别不异,分别并不显义,那么言说也应不显义,但言说是能显义的。因此,言说与分别既异又不异。

大慧又问佛:那么,言语是第一义呢?还是所说是第一义?

佛对大慧菩萨说:语言与所说均非第一义,为什么呢?第一义是自证圣智三昧乐处,因言而入,但非即是言说本身;第一义是自证圣智境界,非是语言分别智境界,言语分别不能显示第一义,因为言语生灭不定,从众缘生,属无常,故言语不能显示第一义。第一义者,无自他之相,言语乃是有相,故不能显示;第一义者,但唯证入自性真心,心外无法,外种种法悉皆无性,言语妄说岂能显示?所以,大慧,应当远离言语分别。

其时,世尊重说颂曰:

诸法无自性,亦无有言说;

不见性空无自性义,愚夫流转于生死。

一切法无性,离言说分别;

万有如梦如幻,生死涅盘无一定之相。

譬如大王长者,为使诸子高兴,

先给予相似之物,后再赐予真实之宝。

我今也一样,先说相似法,

然后为你等演说,自证圣智法门。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请为我等说离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无、常、无常等一切外道所不能行,世尊自证圣智所行之境界,远离妄计自相共相、入真实第一义境界。以无功用本愿力,了知诸渐进佛地,及一切诸法皆是自心虚妄分别所见等,令我及诸大菩萨于如是等法门,远离妄计自相共相见,速证无上正等正觉,普令一切众生具足圆满功德。

佛说:善哉!善哉!你哀怜世间众生,问我此义,多所安乐,多所饶益。大慧,凡夫无智,不知诸法是自心量妄习之所变现,执着、分别外法为一为异、为俱为不俱、为有为无、为常为无常等等。大慧,此譬如群兽为渴所逼,于阳焰而生水想,迷惑驰趣,不知此乃非水;愚痴凡夫也是这样,为无始戏论分别所熏,贪瞋痴三毒攻心,喜乐声色境界,见生、住、异、灭,取内外诸法,堕于一异等执着之中。

大慧,如幻有实无之干闼婆城非城非非城,无智凡夫无始时来,为城非城等种种妄习所熏,而作城想,外道也是这样,为无始妄习所熏,不能了达自心所现皆虚妄故,着一着异等种种言说。

大慧,譬如有人梦见男女、象马、车步、城邑、园林等种种现象,醒后忆念梦中不实之事。大慧,你以为这样的人聪明吗?

大慧答道:不聪明。

佛说:大慧,外道也是这样,为恶见所熏,不了万法唯心,执着一异、有无等见。

大慧,譬如画像,本无高下,愚夫妄见,作高下想,外道也是这样,为恶见所熏,妄心增长,执一执异,自坏坏他,于离有无无生之论,也说为无,此坏因果之性,拔善根本,应知此种分别有无、起自他见之人,当堕地狱,若欲求取胜法,应速远离此各种分别执着。

大慧,譬如眼有疾,见虚空中有毛轮,就对人说:你等看到了吗?此虚空中有青黄赤白等等色相。而彼毛轮本自无体,非有非无,既可见又不可见,外道也是这样,为恶见所熏,分别执着一异、俱不俱等,诽谤正法,自陷陷他。

大慧,譬如火轮,实非是轮,愚夫取着,非圣智者。外道也是这样,为恶见所熏,执着一异、俱不俱等,一切诸法,由是而生。

大慧,譬如水泡,似玻璃珠,愚夫以为即是玻璃珠,争相求取,然其水泡,非珠非非珠,既可取又不可取,外道也是这样,为恶见分别习气所熏,分别执着,说非有法从因缘生,又说实有法灭。

此外,大慧,立现量、比量、圣言量,并认为实有自证圣智离二自体,此亦属虚妄分别;大慧,诸修行者,应灭心、意、意识,离能取、所取,入如来地,于有及无不生妄想;大慧,诸修行者若于自证圣智境界作有无想,则也执着于我、人、寿者、众生诸相;大慧,一切诸法自相共相,是化身佛所说,非法身佛所说,大慧,化身佛说法随顺于愚夫等无智之见,不都直接显示自证圣智三昧乐境。

大慧,譬如水中有树影现,其非影非非影,非树非非树,外道也是这样,为习见所熏,不了万法唯是自心所现,于一异等而生分别执着。

大慧,譬如明镜,随缘得见一切色像,彼非像又非非像,有缘得见无缘则不见,愚夫妄加分别,作像想,外道也是这样,于自心所现种种有形像,而执一异、俱不俱相。

大慧,譬如山谷中之声响,依赖于风、水、人等,众缘和合,声响则起,彼声非有非无,以所闻之声非声故,外道也是这样,为习气所熏,自心分别,而起一异、俱不俱等见。

大慧,譬如大地无草木处,日光与尘土和合,见似有水波动,其波非有非无,因想而异故;愚痴凡夫也是这样,为无始戏论恶习所熏,于圣智自证法中见生住异灭、一异、有无、俱不俱等。

大慧,譬如木头人和死尸,借助于机关运转和咒术之力而得运行,愚痴之人以为真实,遂顺从外道,起诸恶见,执着于一异等虚妄言说。

大慧,你等当于圣智所证法中,离生住异灭诸见,离有无、一异、俱不俱等一切分别。

此外,大慧,有四种禅。哪四种呢?有愚夫所行禅,观察义禅,攀缘真如禅,诸如来禅。

大慧,什么是愚夫所行禅?谓声闻、缘觉诸修行者,知人无我,见自己他人之身皆是无常、苦、不净,如是观察执着不舍,由此渐增进至灭一切心法、无想无念之境界,此则名为愚夫所行禅。

如何是观察义禅?谓知自共相、人无我,并知外道之法悉皆不实,于法无我诸地行相,随顺观察,是名观察义禅。

如何是攀缘真如禅?知人无我、法无我,是对治二种我见,本身亦不真实,不起二无我妄念,是名攀缘真如禅。

如何是诸如来禅?谓得如来地自证圣智真实法身,常住寂灭,令诸众生得禅定乐、菩提乐、涅盘乐及得如来智慧法身不思议事,是名诸如来禅。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诸佛如来所说涅盘,说何等法,名为涅盘?

佛对大慧说:诸识等见习转已,是名涅盘,亦即是诸法性空境界。又,大慧,涅盘者,自证圣智所行境界,远离断常及有无等见。什么是非常?即离自共相之妄想分别;什么是非断?谓三世如来所证得故,是以非断。又,大慧,涅盘不坏不死,是诸修行者之所归趣。若有死则有生,而涅盘不更受生相续,故涅盘不死;若坏者应是有为法,而涅盘是无为法,故不坏。又,大慧,涅盘无烦恼可舍,无菩提可得,非断亦非常,不一亦不异,此是名涅盘。又,大慧,声闻、缘觉知自共相,烦恼障灭,不生颠倒,不起未来生死分别,彼于其中生涅盘想。

此外,大慧,有二种自性相。哪二种呢?一是执着言说自性相:二是执着诸法自性相。执着言说自性相者,以无始以来妄想言说习气不断故,计着有言说自性相;执着诸法自性相者,以不觉诸法是自心所起,虚妄执着。又,大慧,诸佛有二种加持加诸菩萨,令其顶佛足请问众义。哪二种呢?谓令其入三昧,身现其前,手灌其顶,为其授记。大慧,初地大菩萨蒙诸佛加持之力,入于菩萨大光明定。入定之后,十方诸佛普现其前,以身语诸业加持,如金刚藏,华严会中住初地时,及余成就初地功德相,菩萨亦如是加持。

大慧,此大菩萨蒙佛神力,入三昧后,于百千劫积集善根故,渐入诸地,能达治所治相。至法云地者,坐于大莲花微妙宫殿之宝座上,同类菩萨众所围绕,头戴宝冠,身如黄金,瞻葡花色,如盛满月,放大光明,十方诸佛伸展莲花手,于其座上,而为其灌顶,如转轮圣王太子受记,得大自在,此菩萨也是这样,是名为二种加持。菩萨为二种加持力故,能亲见一切诸佛,若不如是则不能。

又,大慧,大菩萨入于三昧,善说法要,皆由佛加持力故。若诸菩萨离佛加持而能说法者,则凡夫亦能说法。大慧,蒙佛加持之力,一切山林、草树、城郭、宫殿及诸乐器等无情物也能演唱法音,况有情众生?凡受佛加持者,一切盲聋哑者,都能获得解脱。大慧,如来加持之力有如此广大的作用。

大慧又对佛说:何故如来以其加持力令诸菩萨入于初地及十地中?

佛说:大慧,为欲令其远离二种过故,须加持初地;为令其不堕声闻地故,须加持十地;为诸菩萨速入如来地,为诸菩萨所得法加倍增长,故佛为诸菩萨加持。大慧,若不加持,彼菩萨堕外道及声闻地中,则不能得无上正等正觉,所以如来以加持力摄诸菩萨。

其时,世尊重说颂曰:

如来世尊以其清净愿,为诸菩萨加持;

为令其远离二种过失加持初地,

为令其不堕于声闻加持十地。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如果世尊所说缘起,是由作起而非由心自体而起,外道亦说胜自在天而生诸法,今佛与外道所说只是名称有不同而已,非是义理有所别。世尊,外道说言以神我故,从无生有,世尊也说以因缘故,一切诸法本无而生,生后还灭,如佛所说无明缘行,乃至老死,此说无因,非说有因;世尊说言此有故彼有,若一时建立,非次相待而有,其义不能成立。所以,外道所说胜于世尊所说。为什么这么说呢?外道说因不从缘生,而有所生,世尊所说,果待于因,因又待于因,如是辗转,成无穷过;又,此有故彼有,则是无因。

佛说:大慧,我了达诸法非有无生,但唯心现,无能取所取,说此有故彼有非是无因及因缘过失。大慧,若不了达诸法唯心所现,执着能取所取,以外境为若有若无,此等过失,非我所说。

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有言说,故必有诸法,若无诸法,言说依何而起?

佛说:大慧,虽无诸法,也有言说,岂没听过龟毛、兔角、石女儿等,本无此等诸法,世人于中皆起言说?大慧,其非有亦非非有,只有言说而已。大慧,如果像你所说的,有言说必有诸法,此论则坏。大慧,非一切佛土皆有言说,言说者,假立而已。大慧,或有佛土,在扬眉瞬目、微笑频呻中而显法,如不瞬世界、妙香世界、及普贤如来佛土中,但瞪视不瞬令诸菩萨获无生法忍及诸三昧。大慧,非由言说才有诸法,此世界中蝇蚁等虫,虽无言说,而事相宛然。

其时,世尊重说颂曰:

譬如虚空兔角,及与石女儿等;

实无而有言说,妄计法也是如此。

因缘和合之中,愚夫妄以为生;

不能如实理解,故流转于三界。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在其它经中所说的诸如十二因缘、常乐我净等,依何处说?

佛说:依妄法说,因为诸圣即依此妄法现,但不于妄法起有无等见,譬如阳焰、火轮、垂发、干闼婆城、梦、幻、镜像等,无智之人生颠倒见,以为实法,有智之人不这样看,但此种种幻影、梦境非不现起。大慧,妄法现起时,有种种差别,但非无常。何故非无常呢?因为妄法离于有无,因为愚痴凡夫于离有无处起种种见解,如恒河水,饿鬼不见,不可言其有,其它众生见之,不可言无,所以圣人于虚妄法,悉离颠倒有无之见。

大慧,虚妄法是常,因无各种异相可得,并非虚妄法本身有种种差别,而是因为各种妄想而有差别。所以一切妄法其体是常。大慧,如何才能得妄法之真实性相?即如诸圣者那样,不于妄法起颠倒见,也不起真实见,若于妄法中生心动念,则非圣者之智,于妄法生心动念者,则是凡夫戏论,非圣人见解。

大慧,若于妄法起颠倒见与正见,则能生起二种种性,一是凡夫种性,二是圣种性。大慧,圣种性又有三种即声闻、缘觉、佛乘。大慧,为何愚夫分别妄法能生声闻乘种性?亦即愚夫观察妄法,取自相共相,遂起声闻乘种性;那么何谓愚夫分别妄法而起缘觉乘种性?亦即执着诸法自相共相时,不乐愦闹,喜独自观察。大慧,何谓智者观察妄法而得成就佛乘种性?亦即智者在观察妄法时,能了达一切诸法唯是自心分别所见,此外更无别法。大慧,若有愚夫分别妄法,取种种性相,执着实我实法,此则起生死乘种性。

大慧,彼妄法中种种事物,非即是物,亦非非物,离于有无,乃诸心识恶习转依之产物,亦即圣人转妄法为真如,所以真如离于心识。我今明确指出,如能了达此真如、妄法之若即若离之关系,即于一切都能明了通达。

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所说妄法,为有为无?

佛说:此妄法如幻影,不可以有无计着,若执着有性相者,即是真实不可转,如此则诸缘起妄法,这与外道以有作者生一切法相类。

此外,大慧,不可说幻是无,诸法也是这样,如幻并非无。

大慧说:世尊,是因为执着各种幻相说一切如幻?还是因为执着诸法颠倒相故言一切法如幻?世尊,并非一切都如幻,因为种种色相均不是无因而有的,若都无因而种种色相现,即可说一切如幻,所以世尊,不可说一切法部与幻相相似,如梦如幻。

佛说:不可因幻相有种种,诸法有种种,而说一切法如幻,而应以一切法当体不实,速起速灭,如电如光,所以说一切法如幻。大慧,譬如电光,一闪即逝,世间所见一切诸法,也是这样,本都是自心虚分别所见,而愚夫起自、共相执着,虚妄计着各种色相。

其时,世尊重说颂曰:

诸法如幻并非一无所有,也并不是实有诸法;

诸法如电如光无自体性,所以说一切法如幻。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如果像佛所说的,一切诸法悉皆不生,又说诸法如梦如幻,如此,岂不前后所说互相矛盾?

佛说:大慧,并不矛盾。为什么呢?因为生即是无生,所谓生者,唯是自心之虚妄显现尔,若有若无,一切外法,因其无性,故本不生。

大慧,为离外道以神我为生因,我说诸法皆悉不生。大慧,外道谓从有无生一切法,不说自心分别执着因缘而生。大慧,我说诸法非从有无而生,故名无生。大慧,说诸法者,为令诸受化者,知一切法虽无作者,而业不亡,是故报受二种生死,破其邪见断灭戏论。大慧,说诸法相如梦如幻者,令离诸法自性相故,为诸凡愚堕于恶见,不知诸法唯心所现,为令远离执着因缘生起诸相,说一切法如梦如幻。彼诸愚夫执苦恶见,欺诳自他,不能明见一切法如实住处。所谓一切法如实住处者,即了达一切法唯心所现。

其时,世尊重说颂曰:

以无作性故说无生,为遮断见故说有业摄生死:

了达诸法如幻如梦,不于诸法性相而起虚妄分别。

此外,大慧,我当为你解说显体释义及其所依文字之名句、文身之相。诸大菩萨善于观察此相,了达其义,速得无上正等正觉,后又能开悟一切众生。

大慧,所谓名身者,亦即依事立名,如依瓶衣等物,立瓶穴等名,如名能诠自性,此谓名身;所谓句身者,亦即能显示该句之义理,如说「诸法无常」,显示「诸法无常」义,此即是句身;所谓文身者,由于此等文字能成名句,是名文身。此外,大慧,有文时必有名,但未必有句,但有句者,必有句及文;所谓名身者,亦即诸字各各各差别,如从阿字直至呵字;文身者,即音韵屈曲长短高下等。此外,句身者,如足迹,如街巷中人及象马诸牲畜之足迹,循其足迹即可找到人或畜;名身者,如受、想、行、识四蕴,非有形可见,故以名说;文身者,即是名之实性相,由文而显。如此即是所谓的名句文身。此名句文身相,你应修学。

其时,世尊重说烦曰:

显体之名身与释义之句身,以及名句所依之文字;

愚痴凡夫虚妄计着,有如大象溺于污泥之中;

此外,大慧,未来世中,有诸邪智恶觉观者,因邪见一异、俱不俱等,以一异、俱不俱等四句问于智者,智者即回答道:「此非是正问。」邪智之人又问道:「色与无常是异或是不异?涅盘与诸生死有为法是异或是不异?相与所相是异或是下异?依与所依是异或是不异?造与所这是异或是不异?见与所见是异或是不异?大地与微麈是异或是不异?智与智者是异或是不异?」凡此诸问,都属无记,世尊说都不应予以回答,因为愚夫无有智慧,这些问题不是他们所能了知的,佛为使他们离常断邪见,故不予作答。大慧,无记事,不作答,这是为了使外道反思而自得觉悟,永得出离造作者之邪见。

又,大慧,外道计苦有造作者,认为命即是身。命与身为一为异,此皆属无记邪论。大慧,外道愚痴说无记邪论,这不是我佛效法之法,大慧,我佛法中说汇远离能取、所取,于能、所取不起分别,所以我佛法中不予回答。大慧,若有执着能取、所取,不能了达诸法唯是自心所现,对于这种人,当以四种记论为其说法开示,视其根机,因时而异,我以四种记论置答。

又,大慧,何故一切法不生?因为一切法离能作、所作,无有作者。何故一切法无自性?因为以圣智观察一切法均不可得。何故一切法无去来?因为一切之自相、共相均无所从来,去亦无所至。何故一切法不灭?因为一切法体空无自性,相不可得。何故一切法无常?因为一切相起即灭,无有常性。何故说一切法常?因为诸法本无生灭,起即不起,无常之性常,是故说一切法常。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请为我等说诸须陀洹、须陀洹果行相差别,使我及诸大菩萨,了知通达须陀洹、靳陀含、阿那含、阿罗汉因行果位之种种差别相,而为众生宣讲演说,令其证得二无我法(人无我、法无我),净除二障(烦恼障、所知障),渐渐通达菩萨诸地,进而入于如来所证境界,得佛法身,为利乐有情、饶益众生,请佛为说四果差别之相。

佛说:大慧,你等认真听着,我当为你等宣说。

大慧说:是的。

佛说:大慧,诸须陀洹、须陀洹果差别有三:即上、中、下三种。大慧,下者未断欲界之惑,须人间、天上七往返方能证得阿罗汉界;中者或三生、五生得阿罗汉果;上者即此一生得阿罗汉果。

大慧,此三种人断除三种惑见:一者身见(于五蕴执有实我之邪见),二者疑见(疑佛说是否为正),三者戒禁取见(随顺外道之种种非理之戒禁并以之为最胜),以上上之智,断种种惑见,证得阿罗汉果。

大慧,身见有二种,即俱生与分别,如依缘起而有妄计性。大慧,譬如依止缘起性,故种种妄计执着性生,非有非无,非亦有亦无,愚昧凡夫妄加执着,犹如渴兽于阳焰妄生水想,此即分别身见,执有我、我所,因无智慧的缘故,从无始世以来即与它相应。须陀洹能见人无我,实时可得舍此分别身;大慧,俱生身见者,即普观自身及与他身,受、想、行、识诸蕴与色俱有名无体,无自性相;观色蕴从四大种所造,辗转相因而生。四大既无主宰,谁能合集以成色?色蕴如此,余四蕴亦然,如是观察,明见有无俱妄不实,五蕴无体,身见即断。

大慧,疑相者,谓于所证之四圣谛法善见其相,断除先前所说的二种身见,于诸法中不生疑心,亦不生于尊者以为尊相,是净与不净,如此是名疑相。何故须陀洹不取戒禁取见?因为须陀洹不取未来受生之戒,知有生处即有诸苦故。取此戒禁取见者,盖由于诸愚痴凡夫,于三有中,求五欲乐,苦行修习,愿生彼处,须陀洹人不取未来受生处五欲乐,唯求所证最胜无漏四真谛理无分别法,方便受持,修行正戒,是名断戒禁取见。大慧,须陀洹人舍身见、疑见、戒禁取见三种惑障,离贪瞋痴三大根本烦恼。

大慧对佛说:贪有多种,舍那一种贪?

佛说:大慧,舍于女色之贪,知此现时欲乐,来生必定受苦,须陀洹不取此种贪,以得三昧乐行故,非离涅盘贪(须陀洹不像菩萨,尚贪求涅盘)。

大慧,如何是斯陀含果?谓不了色相自性,起色分别,故尚须一往来于人天,善修禅定智慧,至我见不生,诸苦尽除,而得涅盘,此是名斯陀含。

大慧,如何是阿那含果?谓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法自性无实,见凡有生处即有诸苦,烦恼习不起,舍离诸惑,更不还生欲界,是名阿那含。

大慧,阿罗汉者,修行四禅及三三昧,了八解脱,分证十力,三明六通皆已成就,招致诸苦之烦恼业悉已断尽,是名阿罗汉。

大慧说:世尊,阿罗汉有三种,即趣寂定性罗汉、已退还发菩提心之不定种性罗汉、佛所变化示现罗汉,世尊所说,是指哪一种阿罗汉?

佛说:大慧,此说趣寂定性罗汉,非是其它二种阿罗汉。其它二种阿罗汉是指,退已还发大菩提心者,已曾发善巧广大行愿成熟有情佛所化者,为庄严诸佛国土及其眷属,于彼示生作阿罗汉者。

大慧,于妄想众生处说种种法,断诸烦恼所证四果之禅者及诸禅三昧,本性皆离虚妄之故,唯自心量虚妄所见得果相而已。大慧,若须陀洹这样想:我已断除诸惑见,此则有二种失,即我见及诸惑见悉未断除。又,大慧,若欲超过声闻乘诸禅、四无量心及无色界四空定,得如来三昧者,应当远离自心所现诸相。大慧,声闻即以想受灭定为最高境界,若说它是超过自心量所现的境界,则是不对的,为什么呢?因它是不离心的缘故。

此外,大慧,有二种智,即观察智及取相分别执着建立智。观察智者,即观一切法离四句,皆不可得。所谓四句者,即诸如常、无常、亦常亦无常、非常非无常等。我以诸法离此四句,故说一切诸法皆不可得。大慧,如此观察诸法,你等应该修学;如何取相分别执着建立智?谓于地、水、风、火四大种相,虚妄分别,妄想执着,以宗因喻五分法,成于不实而妄建立,是名邪正二种觉智相。大菩萨知此智相即能通达人、法二种无我,以无相智于地前胜解行位,善巧观察,即入初地,得大乘光明等百三昧门,以彼胜力见百佛,乃至光明照烛百佛世界,善能了知离垢地相,以本愿力故,现种种神通,至第十地而受佛灌顶,入于佛地以十无尽愿,成就众生,各种应现,无有休息而常安住自觉境界三昧乐。

又,大慧,大菩萨应当善于了知四大造色。如何了知?大慧,大菩萨应如是观察,彼诸大种真实不生,乃至三界但是妄心分别,唯是心之显现,无有外法。如是观察时,四大种所造悉皆离四句、无自性、无我、我所,住于如实之处而成就无生之相。

大慧,彼诸大种如何造色?大慧,诸外道妄想有津润之性为水大种,生内外水界(内水如血、汗,外水如河、海等」,有炎热之性为火大种,生内外火界(内火如体内热气,外火如自然之火),有飘动之性为风大种,生内外风界(内则气息运行,外则空气流动」,有色质之性为地大种,生内外地界(内则皮肉筋骨,外则田地高原),外道妄计有坚、湿、暖、动四性离于虚空,由妄想执着,不了五蕴虚假积聚,本无有性,故言四大种造色。大慧,五蕴妄识,由迷真心执着种种言语境界,作业受生,于诸趣中相续不断。大慧,地等造色实乃妄心所现,非由四大种所造,为何这么说呢?因为若有法者,即有形相,即是所作,非离形相而有诸法。大慧,此大种造色乃是外道所说,非是我说。

又,大慧,我今当说五蕴体相。五蕴者,即色、受、想、行、识。大慧,所谓色者,指四大及所造色,此各各异相:受、想、行、识诸蕴更非色法,无色法相,如同虚空,何有四种数相?譬如虚空,离于谙相,而虚妄分别,此是虚空,彼是虚空。非色之受、想、行、识诸蕴,也是这样,因其离诸数相,离于有无。数相者,愚夫所说,非圣者说,圣者虽见五蕴,但了知此等诸蕴皆妄心分别所作,只是假名施设,相虽是有,而无其实,皆如影如幻,别无自体。不了如来所证境界,见有诸蕴,执着分别,常现在前,此即是妄想诸蕴自性相。大慧,这种分别你应当远离。舍离此等分别执着之后,说诸法实相,断一切外道邪见,了知诸法无我,入纯无相观之「远行地」,成就无量自在三昧,获意生身,达如幻三昧,神通自在,犹如大地,利益群生。

此外,涅盘有四种。那四种呢?谓以诸法体性为有性为无性的涅盘;以种种相为有为无的涅盘;觉悟自相为有性无性的涅盘;此三种是外道之所谓涅盘。此外,断五蕴六道中相续流注,以人无我为涅盘,此是二乘所谓涅盘。大慧,此四种涅盘非我所说。大慧,我所说者,分别所知境界识灭,名为涅盘。

大慧说:世尊,岂不建立八种识吗?

佛说:建立。

大慧说:若建立者,如何但说意识灭,非七转识灭?

佛说:大慧,以第八识为因及所依,前七识得生。大慧,前六识了境起执着时,生诸习气,熏习增长阿赖耶识,由是末那识执为我、我所,恒审思量,相续随转,无别体相。彼二种识,以阿赖耶识为因为所缘的缘故,观自心见境,妄想执着生种种心,犹如束竹互相为因。大慧,又如大海波浪,以自心所现境界为风吹,而有生灭,所以意识灭时,余七识亦灭。

此外,大慧,我今当说妄计自性差别相,令你及诸大菩萨善知此义,超诸妄想,证自智境,知外道法,远离能取、所取分别,于依他起种种相中,不再取着妄计相。大慧,如何是妄计自性差别相?所谓言说分别,所说分别,相分别,财分别,自性分别,因分别,见分别,理分别,生分别,不生分别,相属分别,缚解分别。大慧,此等均是妄计自性差别相。

大慧,如何是言说分别?谓执着种种音声章句,以为有性,是名言说分别;如何是所说分别?计有五法、三自性等,是名所说分别;如何相分别?谓即于所说事中,计有诸如地、水、火、风四大诸相,是名相分别;如何是财分别?谓取着种种金银财宝,而起言说,是名财分别;如何自性分别?谓以恶见分别诸法自性,如地性坚、水性湿、火性热、风性动等等,是名自性分别;如何是因分别?谓于因缘而分有无,以有此因而生此法,是名因分别;如何见分别?谓如外道恶见,执着于有无、一异、俱不俱等,是名见分别;如何是理分别?于诸蕴中,计有我、我所,说虚妄法,是名理分别;如何是生分别?谓计着诸法若有若无,从缘而生,是名生分别。

如何是不生分别?谓计着一切诸法,本来不生,无有体性,不从缘起,不自因生,是各不生分别;如何是相属分别?以有为诸法,俱是因果相续,如针与线,是名相属分别;如何是缚解分别?计有烦恼能缚众生,又以修道使众生解脱,如人先为绳子所缚,后松缚得解,是名缚解分别。大慧,此等都是凡夫妄分有无,生此分别。大慧,于缘起性中虚妄执着此种种分别,如依于幻术而见种种物事,凡夫愚人执此等虚幻物事为实有。大慧,幻有之与种种物事,非异非不异。若异者,幻术非是此等物事之因;若不异,幻化所现与种种物事应是无差别。但幻术与种种物事是不同的,因此二者非异非不异。大慧,你及诸大菩萨于有于无不应生执着。

大慧菩萨又对佛说;请世尊为我等说自证圣智行相及一乘行相,我及诸大菩萨识此行栢,于此中而得觉晤,不更由其它途径而得觉悟。

佛说:你等好好听着,我当为你等解说。

大慧说:是的。

佛说:大慧,大菩萨依圣教所言诸法无性,但妄想分别之义理,于闲静之处观照自觉,非由他悟,离妄想见,即能渐渐进入佛位,依此修行,是名自证圣智行相。如何是一乘行相?证知一乘道即名一乘行相。如何是一乘道?亦即能远离能取、所取,如实而住。大慧,此一乘道唯有如来善于了知,非二乘、梵天及诸外道所能了知。

大慧对佛说:世尊,何故如来说有三乘,不说一乘?

佛说:大慧,一乘者,知生死无自性,生死即是涅盘,声闻、缘觉二乘无自性涅盘法,但依厌离世间、调伏修行而求解脱,如来应二乘根机,是故不说一乘,而说三乘法。又,声闻、缘觉未断所知障及业习气,不觉法无我,末度生死变易死,是故我说三乘之法。彼等若能断除以上诸过习,觉法无我,其时乃离于涅盘想,于无漏界而得觉悟;觉悟之后,自知住有余地,进而精进修行,使诸功德圆满,其时即得如来自在法身。

此时,世尊重说颂曰:

天乘、梵乘、声闻乘、缘觉乘、佛乘,

此等诸乘乃佛所说。

心动而计有诸乘,此悉未究竟;

若妄想心灭,即无诸乘及能乘之人。

无乘无乘者,我说为一乘;

为引导愚夫故,说诸乘差别。

解脱有三种,离烦恼者二乘解脱;

达法无我平等智者,如来真实解脱。

譬如海中木头,常随波浪翻转;

声闻之心亦然,随境相之风所飘游。

虽已灭烦恼又更起烦恼,犹如被习气所缚;

进而为涅盘所缚,住于无漏界。

此非究竟境界,但也不退更作凡夫;

自以为已得涅盘,乃至劫数不觉。

譬如昏醉之人,醒后方才觉悟;

声闻也是这样,觉悟之后,当能成佛。

无常品第三之一

其时,佛对大慧菩萨说:今当为你等说意成身差别相,你等好好听着,认真思维观察。

大慧说:是的。

佛说:大慧,意成身有三种,哪三种呢?谓入三昧乐意成身、觉法自性意成身、种类俱生无作行意成身。诸修行者入初地后,渐次证得。

大慧,如何是入三昧乐意成身?谓于三、四、五地入于三昧,离种种分别妄想,寂然不动,心海不起转识波浪,知一切境界,唯自心所现,本无所有,是名入三昧乐意成身;

如何觉法自性成身?谓八地菩萨,了知诸法如梦、如幻,皆无有相,心转所依,住如幻三昧及其它无量三昧,能现自在神通,如花开放,速疾如意,如幻、如梦、如影、如像,非四大所造,形相又似四大所造,一切色相具足无些许缺欠,普入佛刹,达诸法性如幻梦不实,此谓觉法自性意成身;

如何种类俱生无作行意成身?谓至佛地,了达诸佛自证圣智境界,现各种相无须作意,如随意生自在无碍,是名种类俱生无作行意成身。

大慧,此三种意成身义当勤修学。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如世尊所说五无间业,是哪五种?如果作了此业,定堕阿鼻地狱。

佛说:好好听着,当为你等讲说。

大慧说:是的。

佛对大慧说:五无间业者,所谓杀母、杀父、杀阿罗汉、破和合僧、怀恶逆心出佛身血。

大慧,何谓众生母?亦即能引生贪爱之五蕴身,如生产、养育婴儿之母亲者;何谓众生父?所谓无明造业,生此受识名色六入之身者是。

断除此痴爱生身之二根本者,名为杀父母;

如何是杀阿罗汉?如惑眠伏于藏识中,微细不现,如鼠噬人,疮虽已愈,遇缘微发,究竟断此惑习,名杀阿罗汉;

如何破和合僧?三宝中之僧乃五蕴和合之身,明了五蕴如幻不实,远离色受想行识五蕴异相和合成身之见,是名破和合僧;

如何是恶心出佛身血?不明了五蕴诸法自相、共相悉是自心显现,虚幻不实,妄计有八识身,即有妄想觉知种种境界。觉境界者名为佛,以空、无相、愿三无漏智,断除八识妄觉污染,是名恶心出佛身血。

大慧,以上所说是内五无间业,若有作此业者,迅即得自觉圣智,证得一乘道。

又,大慧,今更为你等说外五无间,令你及诸菩萨闻是义后,于未来世不生疑惑。何谓外五无间呢?即各教中所说之五无间业,若有作此业者,不得三解脱,唯除佛菩萨及大声闻,见其作无间业者,为规劝诱导,令其除疑悔过,以神力变现其事,如阇王杀父,身生恶疾,晦过之后,终得解脱。此等皆是化现,非是实事,若有实造无间业者,则无现身得解脱之事。只有觉了自心所现之根身器界,离我、我所虚妄分别,方能证得解脱。

其时,世尊重说颂曰:

贪爱名为母,无明则是父;

断除二根本,此则名为佛。

弃除随眠诸惑,识破五蕴假身;

断除此等诸惑,是名无间之业。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请为我等说诸佛体性。

佛说:大慧,觉了人、法二无我,断除烦恼、所知二障,离分段、变易二生死,断现行、习气二烦恼,此即为诸佛体性。大慧,声闻、缘觉得此法后,亦得为佛,我以是义,但说一乘。

其时,世尊重说颂曰:

善知人、法二无我,断除烦恼、所知障,

迷离分段、变易死,如是则名之曰如来。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如来以何密意说言,过去一切诸佛及百千本生之事,如说过去曾为顶生王、象鸟王、月光、妙眼仙人等等。

佛说:大慧,如来依四平等秘密意,于大众中作如是说,我于过去作拘留孙佛、拘那含牟尼佛、迦叶佛等。

何谓四平等?所谓字平等、语平等、身平等、法平等。

何谓字平等?谓我名佛,一切如来亦名为佛,佛名无别是为字平等;

何谓语平等?谓我作六十四种梵音声语,一切如来亦作此种种声语,迦陵频伽(鸟名)音声不变,是名语平等;

何谓身平等?谓我与诸佛法身色相及种种随好无差别,为调伏众生故现种种形相,是名身平等;

何谓法平等?谓我与诸佛皆同证得三十七种菩提分法,是名法平等。

以上所说四平等义,是故我于大众中作如是说。

其时,世尊重说颂曰:

迦叶、拘留孙佛,拘那舍佛即是我,

依四平等义,于大众中作如是说。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如世尊所说,某夜成正等觉,乃至某夜当入于涅盘,于其中间不说一字,既无已说,亦无当说,也不说为佛说,依何密意作此说法?

佛说:大慧,依二密意,作此说法。哪二种法?即自证法及本住法。

如何是自证法?谓诸佛所证者,亦即我之所证,二者不增不减,自证圣智所行境界,远离言说、分别、名字谙相。

如何是本住法?谓诸法之本性,如金在矿石之中,本来自有,非外造作加工而有,法之本性亦然,本自有之,非因佛出世说之而有所增,亦不因佛不出世说之,而有所减。大意,譬如古旧城道,本来已有,不因今人行之始有,大慧,你以为如何?是行者作此城道及城中种种物吗?

大意说:不是的。

佛说:大慧,我及诸佛所证真如,常住法性也是这样,所以说言,自始成佛到最终证得涅盘,其间不说一字,既无已说,也无当说。

其时,世尊重说颂曰:

某夜成正觉,某夜入涅盘,

于此之中间,不曾说一宇。

以自证、本住二种法,作此密意说,

我与诸如来,无有少差别。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请为我等说一切法有无之相,令我及诸大菩萨知有无二见是虚妄故,痴速证得正等正觉。

佛说:好好听着,我当为你说。

大慧说:是的。

佛说:大慧,世间众生多堕落于二见之中,即有见、无见。因堕于二见故,出离解脱之想则非实际。

何谓有见?谓实有因缘而生诸法,因之与缘并非不真实的;谓实有诸法从因缘生,并非无法从因缘生。大慧,这样说者,不了万法唯心所现。

如何是无见?谓先计贪瞋痴诸法为有,后灭之为无,此即为无见。大慧,如若有人这样说「无有诸法,以不见诸物故」;又有人见如来、声闻、缘觉等无贪、瞋、痴之性,故执无见,此二种人,谁者为违背佛法?

大慧说:那种先妄计贪、瞋、痴性为有,后又计无者,是破坏佛法者。

佛说:善哉!善哉!你很理解我的提问。此人不但先妄执贪、瞋、痴为有,后又计无者,是违背、破坏佛法,也坏三乘圣人。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烦恼无性、无体,内外不可得,非异非不异,不可取着;声闻、缘觉、如来三乘本性解脱,无能缚及缚因,若有能缚及其缚因烦恼,则有所缚之众生,这种说法,显然是违背佛法的,先取烦恼为有,俊灭之为无者,则是破有为无相,依于此义,我作此说:宁可起我见如须弥山,不起空见怀增上慢。若起空见,则是破坏佛法,因其堕入有无、自共相见解之中,不能了知诸法唯心所现。因不能了知诸法唯心所现,见有外法刹那生灭,无常辗转,成差别蕴界处诸法相,相续流转,起后还灭,虚妄分别,离名字法,如此则是违背、破坏佛法。

其时,世尊重说颂曰:

有无是二边,乃至心、心所行,

净除此分别见,则得平等寂灭心。

知贪爱诸境界,非是灭后方无,

万法悉是真如,此圣贤之境界。

本无而后生,生后还复灭,

因缘生灭有无,此均不住如来实相界。

法非佛生,亦非外道诸作者生,

既从妄缘生起,本无何须更无之?

谁以五蕴生之,既无何得破有为无?

外道说有生法,妄想计有无。

若知无所生,亦复无所灭,

诸法悉空寂,有无之见二俱离。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请为我等说佛法宗趣之相,令我及诸大菩萨通达此义,不堕一切邪妄之见,速得无上正等正觉。

佛说:好好听着,我当为你等解说。

大意说:是的。

佛说:大慧,一切二乘及诸菩萨,有二种宗法相。哪二种呢?亦即宗趣法相与言说法相。宗趣法相者,谓自觉圣智所证实法,远离文字虚妄分别,入真法界,成就如来自觉地行,超诸世间妄想惑见,制伏邪魔外道,生智慧光,此是名宗趣法相。言说法相者,谓说九部种种教法,离于一异、有无等分别相,方便善巧随顺众生,令人于此法门中而得解脱,是名言说法相。你及诸大菩萨应当勤加修学。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请为我等讲说虚妄分别之相,此虚妄分别相是如何生的?是什么所生?是为什么而生的?是谁所生?为何名为虚妄分别?

佛说:大慧,你为哀愍世间天人,而作此问,问得好!好好听着,认真思考,我当为你解说。

大慧说:是的,世尊。

佛言:大慧,一切众生不能了达外种种境,乃是自心虚妄分别所现,计着能取、所取,起各种分别,堕有、无之见,增长外道妄见习气,心、心所法,相应而起,执着外道、世俗种种实我实法,所以称为虚妄分别。

大慧对佛说:如果是这样,外道、世俗种种执着,于离有、无之性,起各种境相,那么,世尊,第一义谛也是这样,离妄想诸根、三种量及五分论等,世尊何故于外道、世俗种种义言起分别?而于第一义中却不言起分别呢?大概不至于世尊所说的违背道理吧?不然为什么一处言起,一不言起?世尊又说外道、世俗之虚妄分别,是堕有、无之见,如幻非实,分别世俗之见与第一义谛也是一样,有无相离,世尊怎么也于此生二边分别见呢?此说岂不堕于世间颠倒见吗?

佛说:大慧,我不是说世俗法生妄想分别,第一义灭妄想分别,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不应起于有、无分别,一切所见外法皆幻有实无,都是自心之所显现,只因愚痴凡夫虚妄分别自心,执着种种外境外法,所以才那么说,目的是使他了达一切外境外法皆是自心所现,断除我、我所及其它一切执着,弃除作者及所作法等恶因缘,觉了一切诸法唯是自心,转心、意、识,明解诸地,入如来境,舍离五法、三自性等分别见,所以我说虚妄分别相及种种执着乃是自心所现,如能如实了知其义,则可以得到解脱。

其后,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如来说言,如我所说你及诸菩萨不应依语取义,世尊,何故不应依语取义?何谓语?何谓义?

佛说:好好听着,我当为你解说。

大慧说:好的。

佛说:所谓语者,乃是以妄想习气为因,以喉舌唇腭为缘,而发出种种声音、文字,相对谈说,是名为语。所谓义者,大菩萨静处独居,恒审思虑,思维观察,见人、法二空,趣向如来自证圣智境界,转诸习气恶见,在在处处修行胜相,至如来所证实法,是名为义。又,大菩萨应善知语、义,知其不一不异。若义异于语者,二者不相应,则语不应显义,但实际上语是显义的,如灯之照物。譬如有人持灯照物,后知此物是这样的,在这个地方,大菩萨也应这样看待语、义关系,因语言灯而入于义。但义非语,故不得言一。因此,大菩萨应因语入于离语言之自证境界。又,大慧,若有人于不生不灭等染净诸法,如言取义,计言说与义一者,是名建立:若认言语与义异者,是名诽谤,因其于彼起分别故,譬如所见种种幻事,此是愚夫见,非圣贤见。

其时,世尊重说颂曰:

若随言取义,虚妄建立诸法;

因为计有实法,不免堕于地狱。

五蕴中无我,亦非五蕴即是我;

非如妄建立,亦非无所无。

若像愚夫之妄分别,一切语义皆有实性;

凡夫之所见,即为见真实。

一切染净诸法,皆悉无自性;

不像凡夫之所见,真实义不涉有无。

此外,大慧,我当为你说智慧相,你及诸大菩萨,若善了知智慧之相,则能速得无上正等正觉。大慧,智慧有三种,即世间智、出世间智、出世间上上智。何谓世间智?谓一切外道、凡愚计有计无,此是外道凡夫世间情见之智;何谓出世间智?如一切二乘人,计着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一切诸法自相、共相,不达法空,行断生死,希求涅盘,此是求出世解脱之智慧;何谓出世间上上智?谓诸佛菩萨观一切法皆无有相,不生不灭,非有非无,证得人、法二空,入如来地,此即是出世间上上智。

大慧,还有三种智,谓知诸法自相、共相之智慧,知诸法生灭之智慧,知诸法不生不灭之智慧。又,大慧,言生灭堕有相无相、有因无因,此是识非智;达不生不灭,离有相无相、有因无因,这才是智;积集种子起现行相是识,无积集种子起现行相是智;执着境界相是识,不执着境界相是智;三事和合相应而生是识,不藉缘生,不因境起,无碍相应,性自神解是智;有所得相是识,无所得相是智。证自圣智所行境界者,觉诸境界悉皆无实,如镜中花、水中月,无出无人。

此外,大慧,诸外道有九种转变见,所谓形转变、相转变、因转变、相应转变、见转变、生转变、物转变、缘明了转变、所作明了转变,此等是为九转变。一切外道依据这种见解,执有与无相互转变等种种说法。此中形转变者,因物体形相各别,譬如以金作各种物品、器具,环钏璎珞各不相同,形状各异,金之体性不变,一切法之转变也是这样。外道所说之种种转变,皆非一,亦非异,均只是妄想分别而已,一切诸法之转变,都应该这样去认识。譬如奶酪酒果之互相转变等,外道说此均有所变异,而实无有,若有若无一切诸法,都是自性之虚妄显现而已,并无真实之外物存在。认各种法为实有,有各种转变,此乃是愚迷凡夫,因妄想习气而起分别,实无有一法生,无有一法灭,就如梦幻所见各种色相,又如石女之生儿,本无有法,何得论于生灭转变?

其时,世尊重说颂曰:

外道说四大造色,诸根生法及形相之种种转变;

二乘人计有中阴渐续生阴,此悉是妄想而非明智之见。

诸佛菩萨于缘起诸法及器间,不妄加分别;

一切世间从缘起者,如干闼婆城幻而不实。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请如来为我等解说一切法深密义及解义相,令我及诸大菩萨善知此法,不堕依言取义之执着,离文字语言虚妄分别,入于一切诸佛国土,神通自在,觉慧善住,种种变化,光明照耀,譬如四大日月摩尼,自然而行,住于诸地,离种种分别见,善知一切诸法如梦如幻,入如来位,普化群生,令知诸法虚妄不实,离有无之见,断生灭之执,不执着言说,转生胜处。

佛说:好好听着,我当为你解说。大慧,于一切法如言取义,种种执着,所谓相执着、缘执着、有非有执着、生非生执着、灭非灭执着、乘非乘执着、为无为执着、地地自相执着、自分别现证执着、外道宗有无品执着、三乘一乘执着。大慧,此种种执着,皆是凡愚众生,自妄想执着,如蚕作丝,而自缠缚,以此执着转教他人,则是缚他。大慧,此中实无密、非密相(密相即相续相),若有者,诸大菩萨则不能见诸法寂静无分别,若了达诸法唯心所现,实无外物,皆同无相,随顺观察,则能于有、无一切诸法悉见寂静。所以无有密缚、非密缚相,不但本无缚相,亦无有解,不见诸法实义的人,只是妄见缚与解而已,因为一切诸法若有若无,求其体性,均不可得。

此外,大慧,愚痴凡夫有三种密缚,即贪瞋痴、爱来生富乐果报以及贪喜俱行。因有这三种密缚,使得诸众生于五趣生死轮回,相续不断。密缚若断,则无有密、非密相。又,大慧,若有执着根、境、识缘和合生起诸法,诸识密缚则次第生起。因有执着,则有密缚,若离三和(根、境、识)合识,得三解脱门(空、无相、无作),则一切密缚皆悉不生。

其时,世尊重说颂曰:

本无实法妄作分别,是名为密缚;

若知诸法本幻,诸密缚尽皆断除。

凡愚不能了知诸法实相,随言而取义;

譬如蚕吐丝,作茧以自缚。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如果像世尊所说的,由于自心虚妄分别种种诸法、非诸法本有自性,但是愚夫妄计执着而已,那岂不是既无众生杂染烦恼,也无圣人清净涅盘?

佛说:正是这样,正是这样。正如你刚才所说的,凡愚众生所虚妄计着的一切诸法,实本无其自性,只是众生虚妄执着而已,但诸圣人以圣慧眼,能知见诸法之真实性相。

大慧说:如果诸圣人以圣慧眼能见诸法真实性相,非天眼、肉眼所能知见,不同于凡人之虚妄分别之见,那么,诸凡夫如何依真实性相,以舍妄归真?世尊,因为诸凡夫不见诸法真实性相,而真实性相离于有无,所以无所谓颠倒不颠倒;圣人之见非如凡夫虚妄分别,然其见有真实性相,又不说真实性相是因缘非因缘,因此也是有所得,所以与凡夫之妄计性没有什么差别;若说三界凡夫不同圣界,或说圣界不同三界凡夫,这都将导致无穷之过失,若是如此,谁能了知诸法之真实性相?世尊,诸法性相自有,非由虚妄分别而有,为何世尊说诸法是虚妄分别而有呢?又,是何道理说凡、愚分别诸法,而诸法非如是有?再者,因何而说为令众生舍离分别,而说分别所见法相,无如是实法?世尊何故令众生离有无见,而又执着圣智境界,堕于有见,为何不说空如来藏,非心行处寂灭之法,而说圣智所行真实自性事?

佛说:我非不说空如来藏寂静之法,堕于有见,为什么这么说呢?我说圣智所行真实自性相,并不与真空自性相违背,只为人生无始世来,计着有、无,于如实空法以如实不空圣智事说之,使众生听后,不生断常之怖畏,也能如所证实法,离迷惑妄想,入唯识真实性,知其所见并非别法,悟空、无相及无作三解脱门,得如实法性,了圣人境界,远离有、无一切执着。

此外,大慧,大菩萨不应立一切诸法皆悉不生,因为一切法本来无有,彼宗因生相也悉本来无有;大慧,若说一切法不生,则自坏不生之义,为什么这么说呢?因其所谓「生」,乃是有待而生的意思,若以此生义言不生,即是自坏不生义;又,所谓一切法不生者,此中包括世出世、常无常、生不生等,若言一切法不生,则此不生相自身也不生也;又,彼不生宗须借助于因、喻、合、结五分而成,故不能成立;又,彼不生宗,于有无法中皆不能建立,此宗即入一切法数中,因为有、无性相本来亦不生,既然如此,何处能立不生宗?所以,若立一切法不生宗,即是自坏不生义。因此,不应如此立宗,不应以五分论立宗,如此立宗有诸多过失,因为因之体性本来不生,于此之上更立不生宗,乃是辗转为因,诸因异相,所以一切法体其性本来不生。不生既然是这样,所以一切法空无自性不应立宗。

大慧,大菩萨应当说一切法如幻如梦,因为一切法体性皆离于有、无,一切法皆是迷惑妄想的产物,若说生与不生,愚痴凡夫则多堕于有无之见,而生惊怖,故不应立不生宗,以使愚夫免生惊怖,而远离大乘。

此外,大慧,愚痴凡夫为无始虚伪所熏,恶习邪见之所迷惑,不能了知如实及言说法,计着心外境相,执着方便之说,不能修习清净真实离四句法。

大慧说:正是这样,正是这样,正如世尊之所教诲。请为我等说如实之法及言说法,使我及诸大菩萨于此二法而得善巧,非外道及二乘之所能入。

佛说:好好听着,我当为你解说。大慧,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有二种法,即言说法和如实法。言说法者,即为随顺众生根机而说种种方便教;如实法者,谓诸修行者,了达诸法唯心所现,离诸分别,不堕一异、俱不俱等分别执着。超越一切心识,于自觉圣智所证境界,离诸因缘及能、所取等各种相应见相,一切外道、声闻、缘觉所不能知者,此即是如实法。此二种法,你及诸大菩萨应当勤加修学。

其时,世尊重说颂曰:

我说二种法,言说法与如实法;

言说法开示凡夫,如实法为修行者所奉持。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如来往昔曾说过,卢迦耶陀咒术词论,只能摄取世间财利,不能获得法利,不应亲近承事供养。世尊,何故作这种说法呢?

佛说:大慧,卢迦耶陀所有词论,只是修饰文句,迷惑凡愚,随顺世间种种虚妄言说,既不如义,又不称理,不能证入真实境界,不能觉了一切诸法但是妄见,常堕二边,自失正道,并令他人也离于正道,轮回于诸恶趣之中,不得出离。为什么呢?因为不明了一切诸法但是妄心所现,执着外境,更增虚妄分别之见,所以我说世论文句,虽因喻庄严,只是欺诳愚痴凡夫,不能解脱众生生、老、病、死及烦恼、忧悲。

大慧,忉利天主释提桓因因广解众论,当时有一世论者的一个弟子现作龙身,去到帝释天宫,立一论宗并且说:侨尸迦(帝释之另称),我来与你辩论,你若辩不过我,我即毁掉你的千辐轮车,我若辩不过你,即以头相谢。说过这话之后,即以论法摧伏帝释,帝释当即于天中毁掉千辐轮车,并来到人间。大慧,世间言论因喻庄严,以文词惑众,帝释天尚且如此,何况人呢?因此,不应亲近承事供养,因它能作一切生死苦因。

大慧,世论只说此身见闻觉知虚妄境界,其百千字句,后末之世分崩离析,分成多部,其源盖出于卢迦耶陀广说无量差别因相,悖于实理,又不自知是惑世法。

其时,大慧说:世尊,若卢迦耶陀所造之论,种种文字,因喻庄严,执着自宗之见,非如实之法,如果这则称为外道者,那么世尊亦说世间之事,也以种种文词广为宣说,十方国土,一切天人,都来集会听佛说法,此亦非自智所证之法,如此说来,世尊所说岂不同于外道之法吗?

佛说:大慧,我不说世论生灭法,我说诸法不来不去。大慧,所谓来者,亦即集生之义;所谓去者,亦即坏灭之义,不来不去,亦即不生不灭。大慧,我之所说不同外道堕妄想分别之中,因为我法远离外道所执之有、无之见,了达诸法唯自心之显现,无能取、所取,不生境相分别,入空、无相、无愿之门而得解脱。

大慧,我回想起以前住于某处时,曾有一世论婆罗门来到我的住所,问我道:「瞿昙(亦即释迦),一切诸法是所作吗?」我当时回答说:「认为一切诸法是所作,这是初世论。」那婆罗门又问道:「一切诸法是非所作吗?」我回答道:「一切非所作是二世论。」他又问道:「一切是常呢,还是一切是无常?一切法生呢,还是不生?」我回答道:「说一切法常无常、生不生此是第六世论。」他又问道:「一切是一呢,还是异?一切俱呢,还是不俱?一切皆由种种因缘而受生吗?」我回答道:「此是第十一世论。」他又问道:「一切有记呢,还是无记?有我呢,还是无我?有此世呢,还是无此世?有解脱呢,还是无解脱?一切法是刹那生、刹那灭呢,还是非刹那生、刹那灭?虚空、涅盘及非择灭,是所作呢,还是非所作?有中阴呢,还是无中阴?」

我当时回答道:「婆罗门,这些都是世论,非我所说,婆罗门,我说由于无始戏论、诸恶习气而生于三界,不能了达万法唯心而取着外法,而实无外法可得。」外道说我及根、境三和合生,我不这样说。我不说因,不说无因,唯依妄念而起能、所分别,假施缘起,本无实体,这些非你等取着于我者之所能知。大慧,虚空、涅盘及非择灭此三无为法,但有三名称,本无体性,如何谈说作与非作昵?大慧,其时婆罗门又问道:「无明、爱、业为因缘故有三界流转呢,还是本无因缘?」我回答道:「此二种说法也是世论。」他又问道:「一切诸法皆入自相、共相吗?」我回答道:「此亦是世论,婆罗门,只要稍有心识流动,分别外境,都是世论。」

大慧,其时那婆罗门又问我道:「一切外道所有词论,种种文句,因喻庄严,莫不皆从我法中出,此外,还有非世论法吗?」我回答道:「有的。但此种法与你之世论法不同,但为世人所接受。并不是说除世论法外,就没有种种文句。这种法也不是不依义说,但非如世论建立法。」他又问道:「岂有为世所接受之词论文句而非世论?」我答言道:「这种法也许是你及一切外道所不能理解的。为什么呢?因为你及诸外道法,都于外法而起妄想,虚妄执着,若能了达有、无等法,一切皆是自心之所变现,不生分别,不取外境,能于自住处,不起有、无妄念分别,此是如釆法,非你之世论法。婆罗门,略而言之,不论何时何处,若有心识流动,于生死而有所追求爱恋,有受、有触、有见、有住,取种种相,于爱于因等而生计着,此皆是世论,非是我法。」

大慧,世论婆罗门这样问,我这样答,他并不问我宗如实之法,便默默地走开了,心中在想:沙门瞿昙,也不怎么样,说一切法无生、无相、无因、无缘,唯是自心分别所见,若能了达万法唯心,一切虚妄分别则不得生。大慧,你今也问我这样的问题,何故亲近诸世论者?此唯得财利,不得法利。

大慧问道:世尊听说的财利,其义如何?

佛说:善哉!你能为未来众生思维此义,好好听着,我当为你解说。大慧,所谓财利者,亦即那些可触、可受、可取、可嗅等有形有相之物,使人起外境想,堕于有、无二边,增长贪爱忧悲、生老病死种种苦恼,我及诸佛称这些为财利,乃亲近世论之所擭得。何谓法利?法利者,了达万法唯心所现,见二无我,不取着于相,无有妄想分别,善知诸地,离心、意、识,具足修行十无尽愿,一切诸佛为其灌顶,于一切法悉得自在,此是名法利,获此法利,不堕一切恶见戏论分别妄想,亦不堕常断、有无二边。大慧,外道世论使诸痴人堕于常、断等二边,以无因论,则起常见;以因坏灭,则起断见,我说不见生住异灭者名得法利。这就是财、法二利之区别,你及诸大菩萨对此应当勤加观察思维。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佛说涅盘,何等法是涅盘?而诸外道为何作种种分别?

佛说:大慧,外道所说之种种涅盘,皆不随顺涅盘之相,好好听着,我当为你解说。大慧,或有外道说,见法无常,不贪着境界,蕴界处灭,心、心所法等均不现前,不念过去、现在、未来种种境界,如灯尽,如种败,如火灭,诸取不起,分别不生,由此而起涅盘想。

大慧,非以见灭坏分段生死为涅盘:或者以为人从「方」生,灭后还归入「方」,名为涅盘(方论者);或者以为离境界想犹如风止名为涅盘(风仙论者);或者以为不见能觉、所觉名为涅盘(如围陀论师);或者以为不起常、无常分别见名为涅盘(伊赊那论师);或者以为因不知诸法自心所现,故分别诸相而苦生,因此若能于相而起怖畏,以求无相,深生爱乐无相之想,此即为涅盘(如裸形论师);或者以为觉知内外诸法自相、共相,过去、现在、未来有性不坏(如虚空、四大性),名为涅盘(毗世论师)。

或者以为我、人、众生及寿者一切法无有坏灭名为涅盘(常见论师);更有外道,无有智能,以为有自性及种种功能转变名为涅盘(女人眷属论师);或有外道以罪福俱尽为涅盘(苦行外道);或有外道以不由智慧,诸烦恼尽为涅盘(净眼论师):或有外道以大自在天真实能作众生生死者为涅盘(摩陀罗论师);或者以为众生辗转相生,此即是因,此外更无他因,不知无明爱业才是根本,认为一切物灭后,复归于彼,名为涅盘(尼犍子论师)。

或者以为二十五谛从冥而生,自然四德,证于真实道谛,是为涅盘(僧佉论师);或者以为摩酰首罗天为万物生因,堕四句见,执为涅盘(摩酰首罗论师);或者以为万物从自然生,则以自然为涅盘(自然论师);或者以明了二十五谛为涅盘(迦毗罗论师);或者以为,若能受六德令万民安乐,安乐之性即是涅盘;或者以为万物由时而生,时即是涅盘(时论师);或者以有性为涅盘;或者以无性为涅盘:或者以有、无二法为涅盘;或者以万物与涅盘无别为涅盘。

大慧,又有不同以上诸外道所说的,以能了达万法唯是自心所现,不取外境,远离四句,住如实见,不堕二边,离能、所二取,住于圣智自证境界,悟二无我,离二烦恼,净二种障,于诸地勤加修行,后入于佛地,得如幻三昧,永超心、意、识,名为涅盘(此即如来真实涅盘〕。

大慧,以上所言诸外道之种种虚妄计度,皆堕二边,作涅盘想,此既违正理,为智者所不齿;彼种种说,皆依自宗,而生妄想分别,违背正理,终不能有所成就,唯有使众生心意驰骋散乱,终无一个真实得涅盘者,你及诸大菩萨应当尽速远离。

无常品第三之余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请为我等说如来、应、正等觉(应供、正等觉均是佛之尊号)自觉性,令我及诸大菩萨得此善巧,自悟、悟他。

佛说:大慧,我将就你所问的,为你及诸大菩萨解说。

大慧说:好的,世尊。如来、应供、正等觉是作法呢,还是非作法?是果呢,还是因?是相或是所相?是说还是所说?是觉或是所觉?如是等等,是一或是异?

佛说:大慧,如来、应供、正等觉既非是作法,亦不是非作法,非果亦非因,非相亦非所相,非说亦非所说,非觉亦非所觉,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样说都有过失。

大慧,若如来是作法,则是无常,若如来是无常,一切作法应是如来,这是我及诸佛都不能同意的;若如来非是作法,则无有体性,那么,一切修行悉皆无益,如同兔角、石女之儿,因不是作法之因所成的缘故;若如来非因非果,则非相非所相,亦即非有非无;若非有非无,则非说非所说,则言超四句。夫随文句者,则随世间而有言说,若超四句而唯有言说,则如石女儿。大慧,石女儿者,唯有言说,不堕四句,以不堕四句故,不可度量,一切智者,应如此知如来一切句义。

大慧,如我所说,诸法无我,因为诸法中无有我性,故说诸法无我,不是诸法中无有「自身之性」,如来之义,也是这样,如来无蕴界处生死之性,不是没有法身常住自性。大慧,譬如牛无马性,马无牛性,非牛无牛自性、马无马自性,一切诸法也是这样,无有诸法自相,而非没有法身常住之性,此中道理,非凡愚之所能知。为什么呢?因为愚痴凡夫执着于虚妄分别。一切法空,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自性,也是这样,无法之自相,非无如来法身常住之性。

大慧,如来与「五蕴」法非异非不异,若不异者,则如来应是无常,因为「五蕴」都是所作法;若异者,正如牛之双角,既异又不异,互相似,故不异,长短各不同,则异。如牛右角异于左角,左角异于右角,长短色相各不相同。但双角又不异,因为同是牛之角。如来与蕴界处非异非不异也是这样。

大慧,如来者,依解脱而立言,如来与解说也是既非异又非不异。若异者,如来则如色相,同属无常;若不异者,则一切修行者均无差别,但实际上差别很大,因此二者非不异。与此相类似,如来觉智法身与所知之蕴界处,非异非不异;因为如来与「五蕴」诸法非异非不异,故如来非常非无常,非作非所作,非有为非无为,非觉非所觉,非相非所相,非蕴非异蕴,非说非所说,非一非异,非俱非不俱。因此,如来真实法身,超出见闻觉知一切心量,唯有言说,无生无灭,犹如虚空。大慧,虚空非作非所作。因为虚空非作非所作,所以远离一切攀缘;因为远离一切攀缘,所以它超越一切妄想戏论;此超越一切妄想戏论者,即是如来,如来即是正等觉之体。所谓正等觉者,则是永离一切诸根境界。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诸佛经中多有说言,不生不灭即是如来之异名者,请世尊为我等解说,不生不灭者,则是无法,如何却说即是如来异名?正如世尊所说过的,言一切诸法不生不灭,此则是堕有、无之见。世尊,若法不生,则无可取着,诸法皆无,谁是如来?请世尊为我等宣说。

佛说:好好听着,我当为你解说。大慧,我说如来是不生不灭之异名,非即是无法,亦非如你所说堕有、无见。我说无生即是如来觉法自性,意成法身之异号。但此不生不灭之义,凡愚外道、声闻、缘觉乃至七地菩萨皆不能了知。大慧,譬如帝释、虚空乃至手足,一一物各有多名,并非多名而有多体,亦非无体。大慧,我也是这样,于此娑婆世界(即堪忍世界)有无数无量百千名号,诸愚痴凡夫虽然闻说其名号,但不知是如来的异名,其中或有知者,如普导、如佛、如导师、如胜导、如梵王如无灭、如无生、如性空、如真如、如实性、如法界、如涅盘、如佛性、如寂灭,如是等满无数无量百千名号。称谓不同,然其体性唯一,无有增减,此间及余世界中,有利根者,能知如来法身随众生心现,如月现水中,实无去来。但诸凡夫堕二边见,不能如实了知,虽也承事供养,但不了名义,执着言说,昧于如来真实法身,而谓不生不灭同于无法,不知佛之种种名号乃随众生心现,如因陀罗释揭罗(帝释异名)等,以信言教,昧于真实,于诸法中随言取义。愚痴凡夫更是这样说:义如言说,二者无异,为什么呢?因为义无体性。这种人不知言语音声无有体性,所以说言说即义,无别自体。大慧,此种人不知言说有生灭,而义无生灭。

大慧,一切言说堕于名字,而义则不堕名字,因为义离有、无,不受生,无身相。大慧,如来不说堕文字法,只以方便说教显真实义。大慧,若人说法堕文字言教者,是虚诳说,为什么呢?因为诸法真实性离于文字。所以,大慧,佛经中说,我与诸佛及诸菩萨,不说一字,不答一字。为什么这样呢?一切诸法性相离于文字,亦非不随真实之义,故假分别说以显义。大慧,若不说者,教法则坏,教法若坏,则无声闻、缘觉、菩萨、诸佛。若三乘圣人均无,那么,谁说法?为谁说?所以,大慧,大菩萨应当不着文字,随机说法,我及诸佛皆随众生心欲根机不同而方便说法,令其了达诸法乃是自心所现,无外境界,舍二分别,转灭妄识,并非藉言教成立如来自觉圣智所证处。

大慧,大菩萨应依于义,莫依于文字。依文字者,堕于恶见,执着自宗,而起言说,不能了达一切法相文字章句,既自损坏,亦坏他人,不能令人心得悟解。若能善知真实义,通达一切法相文字章句,则不但能使自己得无相乐,还能使他人安住大乘;若能使他人安住于大乘,则得一切诸佛、菩萨、声闻、缘觉之所摄受;若得一切诸佛、菩萨、声闻、缘觉之所报受,则能摄受一切众生;若摄受一切众生,则能摄受一切正法;若能摄受一切正法,则不断佛种;若不断佛种,则得生胜妙处。大慧,大菩萨得生胜炒处,欲令众生安住大乘,以十自在力现种种像,随众生之根机,说真实法。真实法者,离文字,无别异去来,一切戏论悉皆息灭。所以,大慧,善男子、善女人,不应执着于语言文字,因为一切真实之法离于语言文字。

大慧,譬如有人以手指指物,小儿观指不观物,愚痴凡夫也是这样,随语言文字而起执着,乃至终生不能舍弃文字之「指」,而取真实义。大慧,譬如婴儿,应吃熟食,有人不知,而让其吃生食,则得疾病。不生不灭法门也是这样,不以方便善巧修行,则不能入此法门,所以应当善于方便修行,莫随语言文字而生执着,如不观于物而观指端。

大慧,真实义者,离诸妄想,寂静微妙,由此而得涅盘;言说者,与妄想合,而流转生死。大慧,实义者,从多闻得,多闻而得其义,非善于言说。善其义者,不随顺一切外道恶见,非但自己不随顺,而且也使别人不堕恶见,这才是真正的多闻善义。应当亲近善求义者,与此相反之执语言文字者,应速远离。

其时,大慧菩萨承佛威神,又对佛说:世尊,如来演说不生不灭法门,不为奇特。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切外道亦说作者不生不灭,世尊也说虚空、涅盘、非择灭三无为法不生不灭;外道说作者因缘生于世间,世尊也说无明爱业生诸世间,都是因缘而生,只是称谓不同罢了。世尊所说和外道所说之外因缘生法也是这样。所以,佛之所说与外道说无有差别。外道说时间、方位、虚空、微尘、四大种、大梵天、胜妙天(梵pradhana) 、大自在天、众生主等九物不生不灭,世尊亦说一切法不生、不灭,若有若无,皆不可得。世尊,大种不坏灭,周流诸趣,自性常住,不生不灭,世尊分别所说诸法,虽稍有异,实际上外道多已说过。所以说,佛法同于外道法,若有不同,请佛为解说,为什么佛法胜于外道法?若无不同,外道即是如来,因为外道亦说不生、不灭。世尊常说,一世界中,无有多佛,如上面所说的,则应是有。

佛说:大慧,我之所说不生、不灭,不同于外道所说之不生、不灭,不生无常论,区别在哪里呢?外道计着一切诸法有实相性,不生、不灭,如来所说不堕有、无,我所说法,非有非无,离生离灭。为什么非无?如幻影梦像,其影像非一无所有;为什么非有呢?影像实无自性,能所见取皆不可得,所以我说一切诸法非有非无,离有离无。若觉诸法唯是自心所见,住于自性,分别不生,世间一切诸法,皆悉寂静。妄想分别,是凡愚之所为,非圣贤也。

大慧,妄心分别之不实境界,如干闼婆城及幻化人,小儿见有干闼婆城及众多商贾出入,妄心分别,言有其事,凡愚所见生与不生、有为无为也是这样,如幻人生,如幻人灭,幻人其实不生不灭。诸法也是这样,离于生灭。大慧,凡夫虚妄起生灭见,圣人不如是见。所谓虚妄者,不依真实义,而起颠倒见。颠倒见者,执着诸法有自性,不见诸法自性本寂静;不见诸法自性本寂,不能离于虚妄分别。所以,大慧,如来以其无相见胜于外道之有相之见。有相之见,以不生不灭为受生因,若无有相,则无有虚妄分别,寂静常住,则是涅盘。大慧,所谓涅盘者,依真实见,舍分别想,离心、心所法,获如来自觉圣智所证境界,我说此即是寂灭涅盘。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一切外道妄说无常,世尊也说诸行无常,是生灭法,不知此说是邪?是正?所说的无常,又有几种?

佛说:大慧,外道说有七种无常,非是我法。哪七种呢?一者四大造色,作已还舍,是名无常;二者形处转变,是名无常,谓四大所造色之长短、大小变化无常;三者色即无常,亦即各种形色变化无常;四者转变无常,一切诸法相续不断,迭相变化自然归灭,犹如乳变为酪,此种无常虽不可见,但在一切法中坏一切法;五者性无常;六者性无性无常;七者不生无常。

此中,性、无性、无常者,指能造所造诸法虚妄不实,其相坏灭,大种自性,本来无起,无起即无灭,何有能造所造之实法言无常;不生无常者,指常与无常、有与无等,一切诸法皆无有起,乃至极小之微尘,也无所见,此即以不起名无常。其实,一切诸法,本来寂静,并非灭生名无常,不识于此,则堕外道无常义;所谓性无常者,此即于非常非无常处,妄生分别,亦即其立一无常之性,自不坏灭,但能坏灭诸法。若无此无常性坏灭诸法,诸法则终不坏灭,犹如以杖击瓦,以石打物,瓦、物坏而杖石不坏,外道所谓性无常说也是这样。大慧,现见无常性与所作法,并无异体,无能作、所作之差别,妄言此是无常性,彼是所作法,因为无差别的缘故。能作、所作应俱是常,故无有一无常之性,能令诸法坏灭而成于无。

大慧,诸法坏灭实也有因,但此非凡愚之所能知。大慧,异因不应变生异果,若异因能生异果,则一切诸法应是互相转生,这样,此法彼法应无有差别,怎可以说诸法能转变互生呢?大慧,若有法无常性为能生因,应同所作法一样同属无常,既然自己也属无常,怎能生起诸法呢?所无常法皆应是常。大慧,若无常性住诸法中,应同诸法一样堕于三世,与色一样,过去已灭,未来不生,现在俱灭。一切外道计四大种性不坏,而所造色坏。但实际上,所造色即是四大种性和合而有,既然四大种性不坏,色亦应是不坏。

大慧,三界之中一切诸法,能造所造莫不皆是生住灭法,岂更别有无常之性,能生于物而自身不灭?始造即舍无常者(即外道所言之第一无常),非大种互造,大种其用各不相同,不能互造于色;亦非自造于色,因为大种性本自无生,不能独起以造于色。亦非共造,因四大种性自乖悖,如水火不相容,何能共造于色?因此,当知非是始造无常。形处转变无常者,此非所造坏,亦非所造坏,而是形状坏尔,亦即此种形处转变,只是其大小、长短形状之变更,非是能造所造体坏灭。持此种说法者堕于僧佉世论之中。色即是无常者,此谓所造色无常,非大种性无常,若大种性亦无常,则无世事,这样便堕入虚迦耶见中。因彼妄见诸法自相生,唯有言说,无自性相。转变无常者,指色质变异,非大种体变异,如金作种种器具,器具有变,而金体无改。

大慧,如是等种种外道,虚妄分别,见无常性。他们认为,火虽能烧四大所造色,但不能烧四大自相,说如果火能烧四大自相,一切能造所造则皆俱断灭。大慧,我所说,不同于外道之常无常见,为什么呢?因为一切外法皆是虚妄离于执取,三界唯是自心所现,不可妄分诸法自相,大种性不生不灭各种差别相,既非能造,亦非所造,能取、所取二种体性都是虚妄分别所生,了达诸法皆是自心所现,远离有、无二种分别见,不妄分别能造、所造。大慧,世间、出世间及出世间上上诸法,都是自心,无有外法,非常、非无常,若不能了达于此,则堕恶见。大慧,一切外道不能如实知此三种法,依自妄想,而计言说,计常无常。大慧,此三种法所有方便语言分别,亦非凡愚所能了知。

其时,世尊重说颂曰:

刚产生出来又很快失灭,诸法之形状不断变化;

执着色和物等各种无常,外道于此作种种分别。

诸法各住自位无有坏灭,四大自性常住而不易;

外道所持之各种说法,都是如此以说无常。

那些外道众及种种说法,皆说大种性无生灭;

大种性既然是常,那么谁是无常法?

能取及所取皆是自心之显现,实无有我及我所。

梵天等一切诸法,我说都是心之体现;

如果离开了心,一切皆假相幻影了不可得。

现证品第四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请为我等说一切声闻、缘觉入灭次第相续相,令我及诸大菩萨了达此相后,于心、心所法俱亡之灭尽定,心无所迷惑,不堕于二乘及诸外道之中。

佛说:好好听着,我当为你解说。大慧,大菩萨至于六地、以及声闻、缘觉断三界烦恼生死,皆能人于灭尽定,七地菩萨不同于二乘,念念恒入,无有间断。二乘有烦恼生死可断,堕于能取、所取,不得诸法无差别相,以觉诸法种种异相入于灭尽定,所以不能念念恒入。

大慧,八地菩萨无出入相,恒在三昧,同于声闻、缘觉诸心识灭,证于涅盘。自初地至六地菩萨,虽未尽灭诸心识,但已正观三界,一切唯心,离我、我所,不见外法。凡愚不觉,无始以来过恶虚伪习气所熏,于自心变现能取、所取之相,故起执着。

大慧,八地菩萨所得三昧,同诸声闻、缘觉之涅盘,因诸佛之加持,不入于涅盘,若无诸佛加持,便不能化度一切众生,不能达于如来之地,亦即断绝如来种性。所以,如来为其示现无量难思议功德,使八地菩萨不生入涅盘想。声闻、缘觉耽着三昧之乐,所以于中生涅盘想。大慧,七地菩萨,善观心识,断我、我所诸妄想分别,见法无我,了达诸法之生灭、自共相,于法、义、辞、辩说融通无碍,于三昧门而得自在,渐入诸地具足菩萨菩提分。

大慧,我恐诸菩萨不善了知诸法自相、共相,不知诸地相续次第,堕于外道诸恶见中,所以才这么说。大慧,至实而论,并无有法或生或灭,也无菩萨诸地、三界往来,一切都是自心所见,而诸愚痴凡夫不能了知,因其不知,我及诸佛才作此方便说。大慧,声闻、缘觉至第八地,耽着于无生三昧,为其所醉,未能善了诸法唯心所见,为自、共相习气所熏,计着人、我二无我,生涅盘想,不见诸法本来寂灭。大慧,大菩萨虽达无生三昧乐境,本愿大悲,为化度一切众生,不入于涅盘,但非不起佛法正因,惟随于智慧如实修行,远离能取、所取境界,了达诸法唯是心现,于一切法不生分别,不执着于心识及心识外种种性相,如是入于如来自觉圣智所证境界。

大慧,譬如人于梦中渡河,渡至河中便醒过来,发现身边并没有水,其时便想,刚才梦中所见是真?是妄?这实际上只是无始见闻觉知熏习不断,故堕有、无之念,只是心意识妄想显现而已。大慧,大菩萨也是这样,从初地到七地乃至第八地,得无分别见,了达一切诸法如梦、如幻,离能取、所取,了知心、心所广大力用,勤修佛法,末证令证,离诸心识分别妄想,悟诸法不生、不灭之理。这是菩萨所得涅盘,非坏灭也。大慧,第一义中言思路绝,既无十地对治,亦无次第相续,唯自觉智所证相应,此则名为寂灭。

如来无常品第五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如来为常为无常?

佛说:大慧,如来非常、非无常。为什么呢?因为说如来常与无常俱有过失。为什么说如来常与无常俱有过失呢?

大慧,若如来是常者,则同外道以神我是能作,为能作常;若如来是无常者,则同世间诸有为所作法,有相所相,毕竟坏灭而成于无,但如来法身实无断灭。大慧,一切所作法如瓶衣等物,皆是无常,若言如来是无常者,则如来与瓶衣等物一样终归坏灭,所修福慧庄严皆空无益;同时,诸所作有为法也应皆是如来,因为同是作因生。所以,如来非常、非无常。

又,大慧,如来非是常,若如来是常者,应如虚空等,不待因而成。大慧,譬如虚空非常、非无常。为什么呢?因为虚空离常与无常,不堕一异、俱不俱、有无非有无、常无常四句过,不可言说。此外,如来非是常,若是常者,则是不生,如同兔、马、鱼、蛇等角,本来无生。

此外,大慧,以别义之故,也得无常。为什么?若以离念明智证真常法而言,因证智是常,如来也是常,所以又应说如来是常。大慧,诸佛如来内证圣智,恒常清净不变,其若出世,若不出世,法性常如,法体不易,遍于一切二乘外道所得法中,不是空无,仅是愚痴凡夫不能了知而已。大慧,所谓如来者,乃是以清净智慧内证法性而得其名,非以心意识蕴界处诸法妄习得名。

一切三界皆从虚妄分别而生,如来不从虚妄分别生。大慧,若有生死、涅盘二妄分别,则有常与无常,如来所证无生,无二法故,所以如来非常非无常。大慧,只要一有言说分别生,则有常、无常过,因此,应当断除二妄分别,不可堕二边见。

刹那品第六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请为我等说蕴、界、处诸法生灭之相,若诸法中无我,那么,是谁生谁灭?而诸凡夫依于生灭不求尽苦,不证涅盘。若无有我,谁知苦尽,谁证涅盘?

佛说:大慧,好好听着,我当为你解说。

大慧,如来藏是一切善、不善法之因,故能遍造六道生死法。譬如伎儿能依咒术变现种种事物,离我、我所,如来藏遍造六道生死法,也是这样,离我、我所。因为不知如来藏无我,以根、鏖、识三缘和合而有诸法生起;

外道不知如来藏无我,以神我为作者,为无始恶习所熏,名如来藏为藏识,而与无明七识共俱。譬如大海,因风起浪,水相、波相相续不断。但如来藏自性本来清净,离于常与无常及我、我所:其余七识,念念生灭,妄想为因,境相为缘,而生三界生死法。不了知色等一切诸法,乃自心所现,执著名相,起诸烦恼,造善恶业,感苦乐报,既从贪生,生后又生贪欲,如因及缘,流转生死,无解脱期。若爱取诸根灭,不相续生,除自心妄想分别,不生苦乐受,这种修行者,或得心和心所部不起之「灭定」,或得能离欲界惑障之四禅定,或入于四谛解脱。其时,便妄生得真解脱想,其实,尚未舍弃虚伪习气,未能转识成智,非真解脱。若无藏识,七识无依,习气亦灭,此乃真解脱。因为藏识是所依、所缘,其余诸识方得生。当然,此非外道二乘等修行者之境界,因为他们只见人无我,不达法无我,执苦于蕴界处诸法之自、共相。

大慧,若能如实知见五法体相、三自性、二无我,转识成智,不为外道恶见所动,住于不为一切烦恼所动之不动地,了十种如幻三昧,为彼三昧力所持,任运修行不思议的佛法及自己的本愿力,不住于三昧乐境,获自觉圣智,远超二乘及诸外道,证十地圣人之道,意生法身,离于功用诸三昧行。所以,大慧,大菩萨欲得胜净微妙佛法者,汇转染成净,转识成智。大慧,若无藏识之名,则无生灭,然而诸凡夫及圣人悉有生灭,所以一切修行者,虽见自住境地,住现法乐三昧,但不舍方便进趣佛地。

大慧,此如来藏藏识本性清净,为客尘所染,而为不净,一切二乘及诸外道,妄意起见,不能现证;如来现见此清净如来藏,如视掌中庵摩罗果。大慧,我为胜鬘夫人及诸深妙净智菩萨说如来藏名藏识,与余七识共起诸法,使诸声闻得见法无我。大慧,我此为胜鬘夫人所说是佛境界,非是外道二乘境界。大慧,此如来藏藏识是佛境界,以及像你这样的净智菩萨所修行的境界,是依义菩萨所行之处,不是一切执着文字的外道二乘之所行处,所以你及诸大菩萨于如来藏藏识应当勤加观察,三慧备修,不要一听便以自足。

其时,世尊重说颂曰:

深绝微妙之如来藏,与意等七识一起;

执着于阿赖耶识而有二种生死,了达藏识无我则远离生灭。

为无始恶习所熏,就如诸法乃心之所显现;

若能这样如实观察,一切境皆悉虚幻不实。

如指指月,愚痴凡夫只观于指而不观月;

计着于语言文字者,不能洞见真实之法。

藏识受熏持种,如作伎者,

未那执以为我,如和伎者。

眼等五识取尘相资,犹如伴侣,

意识虚妄了别,如观伎人。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请为我等讲解五法自性、二种无我差别之相,使我及诸大菩萨知此行相,渐修诸地,具足佛法,之后至于如来圣智自证境界。

佛说:好好听着,我当为你解说。大慧,所谓五法自性者,即一名、二相、三分别、四正智、五如如。若善达五法自性、二种无我,入于如来自证境界者,则远离常断、有无等分别见,得现法乐甚深三昧。大慧,愚痴凡夫不能了达五法自性、二种无我,于自心所见外物,而起虚妄分别,非圣者境界。

大慧说:如何是不能了达五法自性、二种无我,而起虚妄分别?

佛说:大慧,愚痴凡夫不知「名」是假立,心随流动见有诸法,计着我及我所,执着于色等外法,覆障圣智,起贪、瞋、痴各种烦恼,造作诸业,如蚕作茧以自缚,堕于六道生死轮回之中,如汲水轮,循环不息;不知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自心所现,而虚妄分别,不知离于能取、所取及生住灭,而妄心外缘,随顺自在,时、微尘、我等而生,随名相而流转。

大慧,此中「相」者,亦即眼识所见,名之为色;耳、鼻、舌、身所得者,名为声、香、味、触、法,所有这些我统统称之为「相」。所谓「分别」者,施设种种名号,显示种种差别相,称之为象、马、男、女等,因有此等名称,即有象、马、男、女等性相起,曰此是象、马,那是男、女,计着如此种种名相,是名「分别」。所谓「正智」者,亦即以正智观察,物无当名之实;名无得物之功,自性本无,故俱互为客,如此观察,则不起分别心识,亦即不堕常断等外道二乘境界,此是名「正智」。大慧,大菩萨以其正智观察名相,非有非无,远离二边恶见,名相及识,相自不起,我说此法即名「如如」。

大慧,大菩萨得入无相寂静境界,升欢喜地,离外道恶趣,入出世法中。此时,法相成熟,知一切法如幻如梦,证自觉圣智所行法门,离臆度妄想,如是逐渐增长至法云地;其时,三昧力具足,神通自在,功德圆满,成于如来。成如来后,为大悲本愿,如水中月普现种种身,为众生说法,其身清净,毫无垢染,离诸心识,成就往昔十无尽愿。此即是大菩萨如实修行五法、入如如地所得境界。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三自性入五法中,是三自性各有自相吗?

佛说:大慧,三自性、八识及二种无我,悉入于此五法中,其中,「名」与「相」是妄计所执自性;若以依彼分别心、心所法,必带名相一并生起,如日与光,同时而有,是名缘起自性;「正智」、「如如」,非是作法,不可坏灭,是圆成实性。大慧,执着于自心所现分别法,差别有八种,以分别诸相,此皆是虚妄不实,只是虚妄计着而已。若能舍去人、法二种我执,二无我智即得生长。大慧,声闻、缘觉、菩萨、如来自证圣智诸境界,一切佛法也都摄入此五法中。

此外,大慧,五法者,所谓相、名、分别、如如、正智。此中「相」者,即听见之「色」等诸法,形状各别,此是名为「相」;根据各种相状建立瓶、衣等名称,曰此是瓶,彼是衣等,此即为「名」;施设众名,显示诸相,分别心、心法,此即是「分别」;其名其相毕竟无有,只是妄心辗转虚妄分别,如是观察,乃至无有妄想觉知,是名「如如」。大慧,只有自性可得,余皆虚幻,所以诸佛随顺证入,如其实相,为诸众生开示讲演,若能如此随顺悟解,离于断常等二边分别,入自证圣智境界,非二乘外道之所能得,此则是「正智」。此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普摄一切佛法,大慧,汝等应以自智善巧通达,也劝他人,使其也通达,既已通达,心则不随名相流转。

其时,世尊重说颂曰:

名相等五法及遍计所执三自性,以及眼等八种识,

人无我和法无我二种无我法,普摄一切大乘法。

五法中的名、相及分别,为二种自性所摄,

正智与如如二种法,则属于圆成实。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如经中说,过去、未来及现在诸佛如恒河沙,无量无数,应当如何对侍这种说法?是依如来所说,我随顺执取,还是另有他义?请世尊为我讲说。

佛告诉大慧:不要依言说随顺执取。大慧,三世诸佛,非如恒河沙,为什么呢?如来殊胜无上,超诸世间,世间无物可以比拟。

大慧,我说恒河沙,只为借此略作比喻而已,因为愚痴凡夫及诸外道,常常执着常与无常诸恶见,增长生死轮回,为使其厌离生死,故说佛容易成就也像恒河沙那样很容易遇到,众生可以得到佛之教化,如果说遇佛如遇优昙鉢花一样难,他便闻而怯步,不精进学佛,所以我说诸佛如恒河沙,无量无数。有时我又对信受佛法者说遇佛如同遇优昙钵花一样难。大慧,优昙钵花,过去不曾见过,现在也见到,将来也不会见到,如来则不论于过去、现在、未来部可以见到。因此,大慧,这样的譬喻,非说真实法。真实法者,内证圣智所行境界,世间无物可以比拟,非凡夫心识所见之相,故非愚痴凡夫之所能信受。

大慧,如来法身,非诸心识所见之相,非是世间事物之所能比拟,但有时也以恒河沙作譬喻,此乃方便说,并不相矛盾。大慧,譬如恒河沙,为龟、鱼、象、马之所践踏,但并不因此而生分别,也不因此而生垢浊,诸佛之力,犹如恒河沙,外道龟鱼,竞相扰乱,而佛不起一念分别。为什么?诸佛如来大悲本愿,为诸众生普入三昧,皆得安乐,如恒河沙,无有爱憎等等分别。

大慧,譬如恒河沙,是大地自性,劫尽大火,烧一切物,而其地性,丝毫不舍,常与火之大种并生。诸愚痴凡夫,说地被烧,而地实不能烧,因为火之大种,不离于地。大慧,如来法身,也是这样,如恒河沙,终不坏灭。大慧,譬如恒河沙,无数无量,如来光明,也是这样,为了成就无量众生,普照一切诸佛大会。大慧,譬如恒河沙,住沙自性,不更改变作它物,如来也是这样,于世间中不生不灭,断绝一切生灭之因。大慧,譬如恒河沙、取不见减少,放不见增多,诸佛也是这样,以方便智慧成熟众生,无增亦无减。为什么呢?因为如来法身非是色身;大慧,若是色身,则有坏灭,因法身非是色身,所以无有坏灭;

大慧,譬如恒河沙,如有人欲压其沙而得酥油,终不可得,因为沙中本无有油。大慧,如来也是这样,为众生烦恼所压,欲令其舍去自性法界、深心本愿,也不可得。为什么呢?因为如来本来无烦恼,大悲本愿本来具足;大慧,譬如恒河沙,随水而流动,如来也是这样,随顺涅盘之流,所以我说诸佛如来如恒河沙;大慧,如来说法虽随顺涅盘之流,并无去来之义,若如来有去义,则应是无常,生死本际不可得知,既不可得知,如何说去?大慧,去来是断义,凡愚不知诸法随涅盘而无去来。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若生死本际不可得知,为何说言众生在生死中而得解脱?

佛说:大慧,无始虚伪过习因灭了,了知外境乃是自心所现,转一切分别妄想,是名解脱,并非断灭边,所以不得言无边也,无边际者,只是虚妄分别之异名尔。大慧,离开虚妄分别之心,无所谓众生,以佛法智慧观察,一切内外诸法,知与所知,悉皆寂灭。大慧,一切诸法只是自心分别所见,因不了知,于分别心起虚幻诸法,了知诸法是自心所见,则不妄生分别。

其时,世尊重说颂曰:

观察诸佛如来,譬如恒河之沙,

不坏灭亦无来去,如此能见佛。

譬如恒河之沙,离一切之过失,

常常顺水而流,佛体也是这样。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请为我等说一切诸法刹那坏相。哪种法名为刹那?

佛说:好好听着,我当为你解说。大慧,所谓一切法者,亦即包括一切顺正理益自他之善法和逆正理损自他之不善法,有生灭之有为法和无生灭之无为法,世间法与出世间法,有染污之有漏法与无染污之无漏法,有执取之受法与无执取之无受法。大慧,要而言之,五取蕴法,以诸心识习气而得生长,愚痴凡夫于此而生虚妄分别,谓善与不善,此是刹那,圣人现证三昧乐境,是则名为善无漏法,此则非刹那。

此外,大慧,善不善法者所谓八识,哪八识呢?即如来藏名藏识,以及末那、意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其中,眼、耳、鼻、舌、身五识取尘,意识造善恶业相,辗转差别,善恶业相,相续不断,五识身生,此五识身念念不住。此五识不觉诸法乃自心所现,取种种尘,随取随灭,实时第六识生起,意识与前五识一起,取于种种形相差别,刹那不住,我说这些名刹那法。

大慧,如来藏名藏识,与前七识,俱名刹那。无漏习气,熏如来藏藏识,离念相应,即非刹那,此非愚痴凡夫、刹那论者之所能知,他们不知诸法有刹那、非刹那之分,以无漏真如同于诸有为法,堕于断常、生灭等见。大慧,五识身无自性,不能流转六道,亦不知苦乐,亦非涅盘因;如来藏是常,随其染净熏习转变,以作依持,能令诸识知苦乐,与因一起,若生若灭。愚痴凡夫为四种习气之所迷覆,不知如来藏是常,起刹那见。大慧,如来藏就如金、金刚佛骨舍利,甚是奇特,终不坏灭。若一切诸法均属刹那者,则圣人非圣,实际上,圣人则是圣人,如金、金刚等,虽经久远,其量不减,愚痴凡夫不知我方便说之真实义,以为一切诸法均是刹那生灭,其实,无漏习气非刹那也。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常说六波罗蜜若得满足,便成正觉,是哪六种波罗蜜?如何才是满足?

佛说:大慧,波罗蜜者,差别有三。所谓世间波罗蜜、出世间波罗蜜和出世间上上波罗蜜。

大慧,世间波罗蜜者,亦即诸愚痴凡夫执着于我、我所,执取二边,求三有身,贪着于色、声、香、味、触境,如此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得五神通世间之法,生于六欲梵世,是名世间波罗蜜。

出世间波罗蜜者,如声闻、缘觉,欣趣涅盘,追求自我解脱,如此修行六度,是名出世间波罗蜜。

出世间上上波罗蜜者,指大菩萨了知人、我二法唯是自心所现,不起妄想,不生执着,不取色相,为利益一切众生,而常修行布施波罗蜜;于诸境界不起分别,知法性无染,离五欲过,随顺修行持戒波罗蜜;知法性无苦,离诸瞋恼,随顺修行忍辱波罗蜜;时刻勤修,毫不懈怠,随顺修行精进波罗蜜;不生分别,不起外道之见,知法性常定,随顺修行禅定波罗蜜;以智慧观察不起妄心分别,不堕于二边之见,转染成净,随顺修行般若波罗蜜。此是名出世间上上波罗蜜。

变化品第七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如来何故为阿罗汉授无上正等正觉记?何故又说有无涅盘法之众生,不能成佛?又何故说从初得佛道至涅盘不说一字?又何故说如来常无觉无观?又说佛事皆是应化而作?又说诸识刹那变现?又何故说金刚力士常随从护卫?何故既言有众生得涅盘,而却又说本际不可知?何故佛初成道时有诸魔扰乱事?何故旃遮婆罗门女曾谤于佛?何故佛曾有乞不到食,空鉢而回等事?世算既有这等业障,为何得成佛智?既得佛智成佛了,为何又不离此种种过失?

佛说:好好听着,我当为你解说。大慧,我为那些自以为证涅盘便是成佛之声闻方便说与之授记,目的是让其进修菩萨行。凡是有菩萨心、乐求声闻涅盘者,我令其舍是心而进修大乘,所以方便说与授记,而且是化身佛给应化的声闻授记,并不是法性佛所给的授记。大慧,给声闻授记是方便说。大慧,佛典所言佛与二乘无差别者,只就断除烦恼障说,非指所知障。断除所知障,要见法无我性时,才会清净。烦恼障者,只见人无我,只有舍离七转识,断除诸法障碍藏识习气等,才是究竟清净。

大慧,我依本然常住之法故作此说,非与前佛所说有异,虽然语言平等,但言语生灭无有自性。大慧,如来正知,无有妄念,不待思虑然后为众生说法,如来久已断三界之一切见思烦恼、二种生死(即分段生死和不思议变易生死),断除烦恼、所知二种惑障。

大慧,意及意识、眼识等七种识,以妄想习气为因,是刹那无常性,离无漏善,不能往来六道,如来藏性常,能持生死流转,是涅盘、苦乐之因,凡夫不知,妄着于空。

大慧,化身佛方便现众生相,有金刚力士随侍卫护,非法身佛,法身佛离一切形相,二乘外道所不能知,离一切妄想而现受法味之乐,智慧具足,不须金刚力士卫护。一切化身佛不从业生,非是真佛,然依真而起,也不离真佛。譬如陶匠以泥、水等而造器皿等,化身佛也是这样,众相具足而演说法,但不能自证圣智所行之境。又,大慧,愚痴凡夫见此身灭,不见未来生,故起断见,不知藏识念念流注,故起常见,自心妄分别想是其生死本际,所以说本际不可得。离开这种虚妄分别,即得解脱,四住烦恼俱断,远离一切过失。

断食肉品第八

其时,大慧菩萨又对佛说:世尊,请为我等说不食肉之功德和食肉之过失,使我及诸大菩萨知其义后,为未来、现在那些想食肉众生分别说法,使他们舍弃肉欲,而求法味之乐,对一切众生起大悲心,更相亲爱,视诸众生如同一子,住菩萨地,得无上正等正觉,或于二乘地暂时留住,最后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世尊,路加耶陀等外道起有、无之见,执着断常,尚有邪禁,不许食肉,何况如来大悲,世人得解脱之所依靠,岂允许自己或他人食肉?善哉!世尊,大慈大悲,哀愍世间,视一切众生如同一子,请为解说食肉过失及不食肉功德,使我及诸菩萨等,听闻之后,恭敬奉行,并广为他人讲说。

其时,世尊对大慧菩萨说:大慧,好好听着,我当为你等分别解说。大慧,一切肉有无量因缘,菩萨于中当生慈悲,不应噉食,我今为你等略作解说。大慧,一切众生从无始来,于生死中轮回不息,曾径互为父母、兄弟、男女、眷属,乃至亲朋好友,其中或生三恶道中而为畜生、禽兽等,如何可食畜生、禽兽等肉?大慧,大菩萨观众生如同己身,一切肉类皆从有情众生而来,如何可食?大慧,恶鬼听我这么一说,尚且不敢再食肉,何况喜乐佛法之人?大慧,大菩萨于一切生处,观一切众生皆是亲属,乃至大慈大悲,视之如同一子,所以不应食一切肉。

大慧,街坊市场诸卖肉人,为求利益,贩卖犬、马、牛、羊等肉,此等秽杂之物,如何可食?大慧,一切肉皆是精血污秽所成,求清净之人,如何可食?大慧,食肉之人,众生见之,皆悉恐惧,修慈心人,怎能食肉?大慧,猎人及屠夫,捕鱼网鸟等诸恶人,拘见之惊吠,兽见之则四处奔命,天空、陆地、水中的一切生物,若有见这等人者,全都会产生恐怖,视这种人如恶鬼,一见这等人来到,就认为是来杀他的,为了活命,全都远走高飞,食肉之人,也是这样,所以菩萨为修慈悲之行,不应食肉。

大慧,食肉之人,身体恶臭,恶名远扬,贤圣善人,不敢同他亲近,所以菩萨不应食肉。大慧,血肉之类,众仙人所不齿,诸圣贤所不食,所以菩萨不应食肉。大慧,菩萨为护卫众生信心,令其于佛法不生诽谤,以慈悲故,不应食肉。

大慧,若我弟子食肉,令诸世人全都讥毁之,都会这样说:为何沙门修清净之人,不食天仙所食之物,而同恶兽一样,酒肉满腹,游走世间,令诸众生咸生怖畏,坏清净行,失沙门道,所以应当知道,佛法之中无三昧邪戒,菩萨慈悲,为护卫众生,不令生食肉之心,不应食肉。大慧,如烧人肉,与烧其它生物之肉一样,其气味恶臭无比,如何于中而生食想?所以,一切修清净行者,不应食肉。

楞伽经全文白话文讲解

大慧,诸善男子善女人于墓间、林下、寺院等处修清净行时,或住慈心,或持咒术,或求解脱,或修大乘行,如果食肉,则种种修行均受障碍,不得成就,所以菩萨欲自利利他,均不应食肉。大慧,食肉者见肉之形色,则已生贪滋味之心。一切众生犹如己身,如何见之而生食想?所以菩萨不应食肉。

大慧,食肉者,诸天神远而避之,口常恶臭,睡眠不安,醒后忧戚恐惧,夜叉恶鬼夺其精气,终日惶惶不安,食不知足,增长疾病,易生疮癣,常被毒虫所咬,眼前之众生见之街尚避之不及,又何谈得上未来成就圣果?大慧,我常说凡所食者,当视同食亲子之肉,如何会允许弟子贪肉呢?大慧,肉非美好,肉不清净,食肉则会生诸罪恶,败诸功德,诸仙人圣者均不食肉,如何会允许弟子食肉?如果说我允许弟子食肉,此人是诽谤我。

大慧,净美食者当是食粳米、粟米、大小麦、豆、酥油、石蜜等等,这些是过去诸佛所允许的,也是我常说可以吃的食物。我种姓中诸善男子善女人,心怀净信,久植善根,于身家性命、珠宝钱财等不生贪着,慈怜一切众生,视一切众生如同自身,唯许食诸圣人所应食者,其余的皆不允许。

大慧,过去有王名狮子王,耽着于肉味,食种种肉,久而久之,遂至于食人肉,臣民不堪其苦,悉皆叛离,结果丢掉王位,受莫大苦恼。大慧,帝释处天王之位,因过去食肉,所余之恶习遂使他转生为鹰,它又追食于鸽,我当时为尸毗王,慈怜该鸽,便自割身上的肉喂鹰,以救鸽之性命。大慧,帝释所余之习气尚且使他转生为鹰,追食众生,何况其它无惭之常食肉者?当知食肉者自恼、恼他,所以菩萨不应食肉。

大慧,过去有一位国王,乘马打猎,马受惊后跑入山林之中,既无归路,又绝人烟,当时有一头母狮子,便与它同处,遂有丑行,且生了许多子女,最大的名叫班足,后来作王,统领七亿家众,由于食肉余习,非肉不食,起初食禽兽,后甚至于食人肉,所生男女,都是罗刹,其身转生,又生于狮子、虎、豹、豺、狼之中,欲求人身,终不可得,如此之人,又如何能出生死,得涅盘呢?

大慧,食肉者有如此无量过失,所以断断不可食肉,不食肉者,能擭大功德,凡愚不知此中之利害关系,我今为你等开示演说,凡是肉者,都不应食。大慧,凡杀生者多是为了给人吃,如果人不食肉,也就没有杀生之事,所以食肉与杀生同罪。奇哉!世间贪着于肉食之人,人肉尚且取而食之,何况鸟兽之肉?以贪着于肉味,想方设法,编造种种罗网、捕具,四处安放,水中陆上之众生,均遭杀戮,即使自己不食,为了牟利,有的人也常作这种事。

大慧,世上又有人,无有慈心,专行惨暴,与罗刹无异,若见众生之身丰盈强盛,便生肉想,说这可以吃。大慧,世上不管是自杀或他杀或不明死因之肉,均不应食,因此,我没有允许声闻可以食肉这种事。

大慧,未来之世有愚痴人,于我法中出家,妄说戒律,乱我正法,诽谤于我,说我允许食肉,自己也曾食肉。大慧,我若允许声闻食肉,我则无有慈心,非是修观行之人,非是行头陀者,非是欣趣大乘者,如何劝诸善男子、善女人视诸众生如同己子,断一切肉呢?大慧,我于各处所说之十种不许、三种允许者,是为了使人渐进断肉,渐进修学,现在此经所说的,则是不管自杀、他杀,凡一切肉皆不应食。大慧,我过去不曾允许弟子食肉,现在也不允许,将来仍然不会允许。大慧,凡是肉,对于出家人来说,都是不净。

大慧,若有愚痴之人,诽谤如来允许食肉,自己也曾食肉,当知此人是为恶业所缠,必当永堕恶道轮回之中,永不得出离。大慧,我之所有诸圣弟子尚不食于欲界味香诸食,怎会食不净之血肉呢?大慧,声闻、缘觉尚且只以法为食,何况如来?大慧,如来法身非杂食身,我已断除一切烦恼,已经洗净一切习气,已经成就慈悲、圆明种智,普观一切众生犹如己子,如何会允许声闻弟子食己子之肉,更不会有自己食肉这等事?

陀罗尼品第九

其时,佛对大慧菩萨说:大慧,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为了护佑持此《楞伽经》者,皆为演说楞伽经咒,我今亦说此楞伽经咒,望你奸好受持。随后佛即说楞伽经咒。

大慧,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楞伽经咒,或为他人演说此楞伽经咒,当知此人不为一切人与非人及诸鬼神之所伤害,若有恶鬼神欲伤害于人,即念诵此楞伽径咒一百八遍,其时恶鬼等即迅速离去。大慧,我也为你演说陀罗尼咒,其时佛即说咒曰。

大慧,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陀罗尼咒,或为他人演说,就不为一切天龙、夜叉、人、非人等诸恶鬼神之所伤害,我为制止诸恶电神,故说此神咒,若有人受持读诵此咒文句,即得名受持读诵此《楞伽经》。

偈颂品第十之一

其时,世尊为了重宣此《楞伽经》中深广义理,乃重说颂曰:

诸法皆不真实,都是从虚妄分别而生;

若能了悟分别识空,则知诸法本来寂灭。

由于虚妄分别,因此而有诸识生,

阿赖耶识及诸转识,如海起波浪。

虚妄分别所见外境,即是遍计所执自性;

由此虚妄计度,缘起自性生。

邪妄见有外境外法,其实只是自心之所现;

依真实智慧正确观察,能取、所取皆悉断除。

愚痴凡夫所分别之外境,实际上幻而非真;

种种习气熏染于心,变现各种外境外法。

断除能取、所取二边分别,智慧契入于真如;

由此即生于无法相、不思议圣智所行境界。

愿世尊开示佛灭后,谁能受此大法?

大慧应知,佛灭后,

未来世当会有,信受奉持我教法的人,

于南印度国中,一名叫德比丘。

其号为龙树,他能破斥空、有二宗;

于世间中开显我的教法,是为无上大乘妙法。

他能登上欢喜地,往生于净土中;

众缘所示现的义理,说是有是无都是不对的。

在不实的因缘中妄执实在而分别有、无;

如此谓外道邪见,是远离我的教法。

一切为令众生得度所立的名字,于生时常随逐;

已习及现习,辗转相共分别。

但如来若不说假名,众生都会迷惑,无法入佛知见;

为消除迷惑故,是故立名言。

以上就是楞伽经全文白话文讲解的全部内容,相信在我们了解了楞伽经的白话讲解以后,更能理解楞伽经全文中的各种道理。

相关推荐
热点栏目
推荐阅读
东飘西泊 东飘西泊

东飘西泊成语名称东飘西泊成语拼音dōng piāo xī bó成...

东闯西走 东闯西走

东闯西走成语名称东闯西走成语拼音dōng chuǎng xī zǒ...

东飘西徙 东飘西徙

东飘西徙...

东风浩荡 东风浩荡

东风浩荡成语名称东风浩荡成语拼音dōng fēng hào dà...

东风马耳 东风马耳

东风马耳...

最新文章
东鳞西爪 东鳞西爪

东鳞西爪成语名称东鳞西爪成语拼音dōng lín xī zhǎo...

丝析发解 丝析发解

丝析发解成语名称丝析发解成语拼音sī xī fà jiě成语...

丝毫不爽 丝毫不爽

丝毫不爽...

丝竹之音 丝竹之音

丝竹之音成语名称丝竹之音成语拼音sī zhú zhī yīn成...

东驰西撞 东驰西撞

东驰西撞成语名称东驰西撞成语拼音dōng chí xī zhuà...

丝来线去 丝来线去

丝来线去成语名称丝来线去成语拼音sī lái xiàn qù成...

东鸣西应 东鸣西应

东鸣西应成语名称东鸣西应成语拼音dōng míng xī yīn...

丝丝入扣 丝丝入扣

丝丝入扣成语名称丝丝入扣成语拼音sī sī rù kòu成语...

东食西宿 东食西宿

东食西宿成语名称东食西宿成语拼音dōng shí xī sù成...

丝竹管弦 丝竹管弦

丝竹管弦成语名称丝竹管弦成语拼音sī zhú guǎn xián...

手机版 网站地图